
2024中法環境月“藍色地平線”藝術展于11月9日在福田美術館開幕。展覽中,藝術家露莎的組合作品《回響》·《海耳》以被遺棄的鮑魚殼、漁網、沙子等灣區的天然材料,塑造出一種詩意的藝術表達,傳達出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她的創作喚起人們對生態意識的共鳴,提醒人們在物質繁榮之外還需傾聽自然的聲音,敬畏大地母親。露莎以獨特的藝術語言探索生命的脆弱與永恒,作品仿佛給人帶來源于深海的召喚,呼喚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尋回對自然的理解與責任。


在作品《回響》中,3333只鮑魚殼被藝術家編織在層層漁網之中,閃亮“登場”。這件作品的基調既是對大地母親的虔誠獻禮,同時也象征著海洋對人類的傾訴。漁網既是人類對海洋資源捕捉的縮影,也隱喻了現代文明對自然的無形侵蝕。3333這組數字背后蘊藏著深厚的哲學意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不息”——它象征從個體到群體、從自然到人類再到宇宙的循環與共生。作品中每一個鮑殼仿佛是一顆微小的生命細胞,構成了一個宏大、神秘的生命體,共同構建出一張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網,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作品《海耳》則延續了這種深層次的探索,藍色的沙子自指尖灑落,如同海洋的脈搏在自由地跳動。每一顆細小的沙粒看似渺小,卻是一個個精彩的世界。而散落其中的鮑殼似極了大海的“耳朵”,釋放出海洋深處的聲音。作品以湛藍為主色調,鮮明而有層次的藍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激發觀眾對于自我與大自然關系的思索。個體就像是沙粒,看似孤立卻在廣袤的宇宙中彼此連結,形成不可割裂的整體。鮑殼、漁網、沙粒共同構筑了一場的對話,提醒我們在生態危機加劇的時代反思我們對自然的侵擾,去聆聽來自自然的訴求。

大地藝術裝置《回響》·《海耳》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份虔誠的生態宣言。這組作品通過中西方哲學的融合,使我們重新關注人類與自然的深層關系。它們不只是一組藝術裝置,更是一種警醒。

露莎的在地藝術創作為中法環境月《藍色地平線》描繪了一幅理想的生態藍圖:人類在傾聽、守護、共生的基礎上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一種對生命的覺悟,讓觀眾在靜默中感受到深刻的回響——在生命的編織中尋找那永恒的共鳴。

藝術家:露莎LUSA
策展人:呂紅榮
學術主持:鄧康延
公益藝術主理人:張卓嘉JIAJIA
藝術執導:笑笑
藝術助理:徐可毫、孫引強
攝影:AOBI、閆宇
藝術創作團隊:一沙藝術工作室、木星美術館
公益合作伙伴:紅樹林基金會(M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