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夏洪林大師相識相交多年,從當初的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到今天的榮辱與共、君子之交,可謂從親如吾兄長的夏洪林大師身上學到許多,比如吃虧、舍得、堅持、對藝術的鉆研和執著等等,或許這些就是夏先生成功的法門。但是還有一點我們無法學習的,那就是夏洪林大師的眼光和遠見。

2019年春節,夏洪林大師在家向全球華人拜年時,鏡頭所及之處都是他的重量級藏品
說起眼光和遠見,不得不從夏洪林大師的收藏說起,這也是筆者一直想向世界告知的夏洪林大師鮮為人知的方面。且讓我用不長的篇幅簡單說說夏先生的收藏吧。

夏洪林大師收藏的巨型紫砂壺,陳列在夏洪林紫砂藝術館一樓

夏洪林大師收藏的泥料都是這樣碼在倉庫里
不久前,夏洪林大師發給我一批圖片,拍的都是紫砂泥料,我問他是倉庫拍的還是哪里拍的?他說一個老朋友的,急需用錢,現在的價格高,他把房子抵押貸了一筆錢把這批泥料拿下了。天哪!又是十幾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夏先生就陸續收各種名貴的紫砂泥料已有千余噸,目前價值至少數億元,筆者參觀過的堆放著泥料的倉庫就至少有五處,這次見到好料還是照單全收,夏大師收藏泥料像是上癮了一般。

夏洪林大師作品
夏洪林先生常說,按照目前的制作速度,他的“大紅袍”泥料500年也用不完。懂紫砂的人都知道,“大紅袍”泥料在市場上非常稀少,甚至被許多人說成已經沒有了,但是夏洪林大師的壺卻有許多都是“大紅袍”老泥料所制。好馬配好鞍,好泥做好壺,尚好的泥料誕生了一件件大師精品之作,夏洪林大師成為當今最受紫砂收藏人士和紫砂愛好者追捧的大師。

夏洪林大師作品
紫砂泥料是夏洪林大師的收藏之一,夏大師還有老紫砂壺、老紫砂缸等等成系列的系統的紫砂作品的收藏。筆者在范曾題匾的“夏洪林紫砂藝術館”看到,四層樓的藝術館,除了一樓少部分他自己各時期的紫砂壺作品之外,每一層樓的大廳都陳列著頗具特色價值連城的藏品,每一層樓的房間則簡直成了“寶庫”,豐富而精致。在三樓四樓的樓梯口、過道,但凡有空間的地方都擺滿了各式紫砂大缸,有的龍身鳳體,有的奇石怪獸,缸體各種圖案代表著每一件藏品當時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各美其美。聽著夏洪林大師對部分寶貝的講述,讓人無法抗拒地陶醉其中。

夏洪林大師作品

夏洪林大師作品
夏洪林大師對收藏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收藏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形式,也是為國家為社會為子孫后代延續文脈的最好載體,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要做出好的作品,就必須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讀懂其內涵,再結合當下,方可做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又可以傳承的藝術作品。夏洪林大師近幾年的獲獎作品《王者》《牛氣沖天》等等,正是其思想的重要體現。(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