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慈法師
書法入畫是宋以來文人畫的玩法,書寫性成就了文人畫的寫意精神。文人畫的精神背景是士人的莊禪隱逸思想,因而文人畫將形而下的繪畫提升到形而上的道境,這是莫大的精神貢獻。書法的高度直接影響到水墨畫的格調與境界,宋以后,大畫家無不大書法家,至到近現代,賓虹白石的高度更是如此。筆墨的難度與玄妙真是不好達到的,手上的通達能力與心性的明澄蒙養(yǎng)是要溫火慢燉的??梢?,書法入畫,追摹傳統(tǒng),是錘煉繪畫創(chuàng)作的捷徑和必由之路。

印慈法師作品

印慈法師作品

印慈法師作品

印慈法師作品
因了以上的丹青繪事畫理先入為主的昭示,我在近期著力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中,不斷印證著書法入畫思路和直追傳統(tǒng)大道的精神力。大到通篇構思布局,選取宋元以來的蕭瑟寂寥大境界,再到清初四王的畫風:“運筆之妙,心手得之”,運筆之時,毫厘鋒穎之間,與書法同源的繪畫行筆,頓挫、郁屈、周折、抑揚、往復、逆順、提按、注擢、擎縱、藏出、垂縮等等變化,都在慢慢體味、掌握。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之畫風畫韻——書法用筆,注重傳統(tǒng)審美模式,把宋元名家的筆法視為最高標準,繪畫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氣,涵養(yǎng)一顆平和仁愛之心,而這一形式離不開精深的筆墨造詣。“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王石谷的名言,也成為自己的繪畫座右銘。近期創(chuàng)作的山水小品,清朗廖闊,線墨交集,擬古而發(fā)新意。胸有丘壑,下筆自有心得:筆墨與境象有新成,立足傳統(tǒng)而日臻精深。

印慈法師作品

印慈法師作品
晨鐘暮鼓,參悟禪機。寺院的清靜禪修,恰有為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獨坐思索、融會貫通的良機?;砣婚_朗頓悟山水精氣神之丹青繪事真諦——鐵線勾皴恰得其法度,筆墨渲染悟得其妙處。書法用筆,平留圓重變,書畫同源。“運筆之妙,心手得之”,日日扁舟丹青里,禪意入畫接文脈。禪意匯入手底畫卷,于是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苦旅,又增添了新的厚度。
印慈法師介紹
印慈法師,號翠屏山僧,俗名孫廣茂,大學本科學歷。1962年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自幼聰穎,喜好藝術,青年時期曾就讀于青島工藝美術學校美術專業(yè)。1991年在河南出家。1995年,為了精進佛法修為,考入閩南佛學院。畢業(yè)之后,曾擔任青島湛山寺副寺。
印慈法師現任山東省平陰縣政協常委;濟南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平陰縣佛教協會會長;平陰縣翠屏山寶峰寺、寶峰觀音禪院住持;山東金佛緣書畫院院長;國際和文化研究傳播學會研究員;中國當代藝術協會終身名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