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職業習慣,也出于對吳山古玩城總經理胡成敏的敬意,在杭州期間我忙里偷閑專程去拜訪了吳山古玩城。
胡成敏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為商會出版《中國民間文物藝術品市場花皮書》寫的文章。因為在各地古玩城老總撰寫的文章中,胡成敏文章的深度廣度和文筆都是非常突出的。
這次拜訪胡成敏給我的收獲也是具有顛覆性印象的,對古玩市場行情印象的顛覆。
這幾年一直認為,古玩市場行情是極度下滑,商戶信心是極度下挫,而在胡成敏的吳山古玩城,給我的印象卻恰恰相反。
吳山古玩城有三萬多平米,商戶有六百多家,在全國各地古玩城都在用降低租金或者租金優惠的辦法留住商戶或者爭取商戶的時下,吳山古玩城的商戶租金水平不但仍然保持在每平方米每天十五塊到十八塊的水平,而且市場攤位轉讓費仍然有增無減,市場攤位仍然供不應求。
非常驚訝這一發現——在杭州西湖廣場吳山古玩城的發現,胡成敏總經理主持經營的吳山古玩城的發現。筆者認為:可以稱為吳山古玩城現象。
于是,我陷入了對吳山古玩城現象的思考,絞盡腦汁的思考,搜腸刮肚的思考,走進市場的每一個攤位時,走出吳山古玩城大門時,與胡成敏總經理晚餐聊天時,回到賓館請教鄭竹三老師時。
很快,答案便清晰明確出現在我的手機電腦上:
重要的原因是杭州的文化底蘊,或者說是江浙地區的文化底蘊。
由于文化底蘊的深厚悠久,江浙地區造就了一大批能夠真正讀懂古玩、真正喜歡古玩的買家,也同時造就了一大批能夠真正理解古玩、真正善于經營古玩的賣家。這種讀懂、這種理解、這種喜歡、這種善于,是許多古玩商家、古玩藏家所不具備的。
這也許就是古玩市場三十年來從極度繁榮到極度冷清的眾多原因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許多管理技術技巧上的原因,如吳山古玩城攤位的占地面積都比較小,每個月的租金壓力并不大,等等。
這自然讓我想起了古玩市場行情下滑初期京城許多古玩大戶:狡兔三窟的大戶、幾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以博物館稱謂面市的大戶。
這些大戶不得不消減店鋪,縮減面積。用減少成本的辦法來應對當前古玩市場前景渺茫、看無止境的危機。
這也許,也是江浙地區文化底蘊深厚的江浙人經營古玩的精道理念與經驗吧。
可謂:西湖的文化魅力無處不在。
不僅僅體現在我么這次去過的南宋御街、中山公園、阮公島等一批西湖古跡上,不僅僅體現在“水光瀲滟晴方好”、“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一批古代詩人眼中的西湖美景上,不僅僅體現在鄭竹三、王志良、閆大海、鄭熙民、趙軍等一批當代文化人的言談舉止上,也實實在在的體現在胡成敏總經理、吳山古玩城的賣家和買家等一批當代古玩人的故事里。
宋建文
完稿于北京宣頤家園戊戌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