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文物局2025年第一季度例行發布會上獲悉,2025年,國家文物局將啟動夏商文明研究工程。
夏商文明研究一直廣受關注,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長張凌表示,2025年將圍繞構建完整的夏商考古學文化與夏商歷史,第一階段以9省區的17個重要遺址為先導,開展重點遺址的考古發掘、多學科綜合研究、科技考古和價值闡釋、文物保護、展示宣傳、國際傳播等工作,形成一批高質量學術科研成果,讓夏商歷史更加全面、生動的呈現出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提升“考古研究水平”。對此,張凌表示,2025年,國家文物局將聚焦抓好學術布局,聚焦解決重大問題,結合新修訂《文物保護法》施行和“十五五”規劃編制契機,加強考古工作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同時下力氣打通考古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讓考古走入百姓生活。
針對如何促進考古成果社會共享,張凌表示,一是推進重點考古報告出版,壓實100項積壓報告、100項重點報告的編寫責任,掛牌督戰。還將做好三峽考古報告、石窟寺考古報告的督導工作,讓考古發掘的第一手資料能夠盡快公布出來。
二是抓好大遺址保護利用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繼續推進陜西石峁、北京琉璃河、河南隋唐洛陽城、新疆北庭故城、交河故城和跨省域的蜀道、秦直道、三峽庫區等大遺址保護利用工程,策劃海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今年將有安徽凌家灘、河南漢魏洛陽故城、北京路縣故城等一批重要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將評定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完善考古遺址公園整體布局。”
三是推動中外考古交流,講好中華文明故事。依托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等國際平臺,積極推動考古機構、考古學者“走出去”。同時將更加積極的“請進來”,辦好上海·世界考古論壇,北京琉璃河、湖北盤龍城暑期國際田野考古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