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藝術品電子身份證2011年5月17日亮相第十四屆科博會,立即引發業內強烈關注。
此次亮相科博會的古玩藝術品電子身份證是基于物聯網技術來構建的古玩藝術品身份識別系統,它將RFID電子標簽芯片植入古玩藝術品隱蔽部位,之后可以通過手持設備掃描芯片或者通過網絡直接輸入標簽編號,從而實時查詢到該件古玩藝術品的身份,包括其名稱、年代、特征、作者、以及過往的交易記錄等。古玩藝術品電子身份證為收藏者在交易過程中更加準確地掌握交易對象的真實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據中國文物網負責人介紹,當代的工藝品大師、書畫大師等,在自己的作品中植入這樣的芯片非常便捷,對于保障作品的真實性,防止偽造可以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從而極大地保護創作者和收藏者雙方的利益。
對于古玩等高端藝術品,在經過權威機構鑒定后,出具鑒定證書,并在藝術品及其鑒定證書上同時植入芯片,二者一對一的綁定。之后對于藝術品的芯片以及鑒定證書的芯片進行掃描比對,就可以確定古玩藝術品身份的唯一性和證書的真實性。區別于傳統鑒定證書只有藝術品照片用于比對的簡單方式,它避免了鑒定證書的偽造和變造,保障了收藏者的利益。
在科博會期間正式啟動的琉璃廠古玩藝術品交易網正是采用了這項技術。交易網上的商鋪可以選擇為自己的古玩藝術品建立電子身份證。有了電子身份證,買賣雙方可以在收貨和退貨的過程中,進行藏品身份驗證,這對雙方都將是一個保障,對于促成交易的順利完成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盛世收藏,當前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迅猛發展,但是魚龍混雜的復雜局面讓很多收藏者望而卻步。古玩藝術品電子身份證的亮相,是對整個行業帶來的良性沖擊,有助于推動相關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建立。相關專業人士表示:古玩藝術品電子身份證的推出,對于交易雙方非面對面的網絡交易尤為重要,對于增進買賣雙方的信任、減少爭議、促成交易的達成,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創新應用,一定會得到廣大藝術品經營者以及收藏者的熱烈響應和支持。
關于RFID
RFID基本工作原理
標簽進入磁場后,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解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RFID應用優勢
和傳統條形碼識別技術相比, RFID有以下優勢:
1. 快速掃描
條形碼一次只能有一個條形碼受到掃描; RFID辨識器可同時辨識讀取數個 RFID標簽。
2. 體積小型化、形狀多樣化
RFID在讀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與形狀限制,不需為了讀取精確度而配合紙張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質。此外, RFID標簽更可往小型化與多樣形態發展,以應用于不同產品。
3. 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傳統條形碼的載體是紙張,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對水、油和化學藥品等物質具有很強抵抗性。此外,由于條形碼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裝紙箱上,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折損; RFID卷標是將數據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損。
4. 可重復使用
現今的條形碼印刷上去之后就無法更改, RFID標簽則可以重復地新增、修改、刪除。RFID卷標內儲存的數據,方便信息的更新。
5. 穿透性和無屏障閱讀
在被覆蓋的情況下,RFID能夠穿透紙張、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屬或非透明的材質,并能夠進行穿透性通信。而條形碼掃描機必須在近距離而且沒有物體阻擋的情況下,才可以辨讀條形碼。
6. 數據的記憶容量大
一維條形碼的容量是 50Bytes,二維條形碼最大的容量可儲存 2至 3000字符, RFID最大的容量則有數MegaBytes。隨著記憶載體的發展,數據容量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7. 安全性
由于 RFID承載的是電子式信息,其數據內容可經由密碼保護,使其內容不易被偽造及變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