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由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大瀾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承辦的“2011年中俄油畫聯展”在烏審旗隆重開展。出席畫展開幕式的鄂爾多斯烏審旗旗長牧人表示,文明提高需要文化養成,烏審旗在經濟騰飛的同時,如何發展軟實力尤其重要,因此,發展文化產業勢在必行。
這次展出的油畫作品以中青年藝術家為主,共展出中俄藝術家作品104幅。參展的中國藝術家有王治平、白錦蓮、龍力游、呂建春、勞宜超、張文新、張冬峰、張旭東、張建崗、張群、李壽遠、李培真、蘆建國、陳才有、易晶、姚宏儒、施本銘、趙友萍、常頌、常磊、謝東明、韓洪偉、燕杰、戴仲光、佳佳等,其中蒙古族畫家朝戈作品《寧靜的革根塔拉》、砂金作品《雨林》、《幼兒園風景》也參加了畫展。參展的俄羅斯藝術家有弗拉基米爾·波羅金、波列諾夫·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維奇、庫茨米喬夫、布茲金·帕維爾·瓦西里耶維奇等。
“2011年中俄油畫聯展”前夕,來自全國的部分參展藝術家王中明、王玉山、劉建國、劉鵬勝、劉耀先、張峻明、張曙光、李貴男、周武發、秦秀杰、柴新春、路賓、裴全等還在烏審旗薩拉烏蘇文化遺址采風寫生。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李貴男在寫生時贊嘆鄂爾多斯烏審旗的絢麗秋色,他說,大自然才是完美無缺的,畫家只能憑借靈感表現其一而已。
友誼無國界,藝術無國界。本屆畫展策展人、畫家劉鵬勝認為,中俄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風格,讓參觀者了解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變化,中俄藝術家的藝術追求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創作風格,從中領略藝術家的思想和技術帶給人的視覺感受。劉鵬勝欣喜地看到,中國當代油畫家已經在西方油畫傳統的基礎上融匯了中國元素,這無疑是一種創新。
在烏審這片厚重的土地上,七萬年前,河套人就生活在這廣袤的曠野。改革開放給亙古草原帶來了勃勃生機,隨著鄂爾多斯經濟飛速發展,文化建設也給烏審旗帶來空前的繁榮。
烏審旗擁有得天獨厚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天然氣、天然堿、陶土、泥炭、石英砂、白堊土、“烏審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十分可觀。這里孕育了瑰麗神奇的薩拉烏蘇文化;被譽為鄂爾多斯“四大”召廟的烏審召至今興盛;藏傳佛教傳入漠南蒙古的第一廟石砭廟孑立大漠;歷經800多年風雨蒼桑的蒙古大汗國國徽九游白纛世代傳祭;雄奇壯闊的沙漠大峽谷深嵌塞北;無定河畔,草長鶯飛;碧綠蒼翠的沙地柏自然保護區郁郁蔥蔥;風光旖旎的巴圖灣旅游區一碧萬傾。難怪十六國時期夏國創建者赫連勃勃曾贊:“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之地多矣,未見若斯之美”。
2010年,烏審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9.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3.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116元和8755元。烏審旗先后被評為“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全面小康生態文明示范縣”、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范縣”,成為“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和“中國精品文化旅游城市”。今年上半年,烏審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7.28億元,同比增長14.2%,財政收入完成16.09億元,同比增長37%。
2011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烏審旗將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牢固樹立“工業立旗”的理念,站在蒙陜甘寧區域一體化發展大局中,主動融入沿黃沿線經濟帶和呼包鄂榆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建設蒙陜甘寧能源“金三角”的重要節點和樞紐中心、國家級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基地、沙漠地區生態文明示范區、中國馬頭琴文化傳承保護基地、中國人居環境示范城鎮,推進轉型跨越、建設和諧烏審,實現富民強旗、走進全市前列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