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 - 2010年4月11日 UCCA中展廳
林輝華——《隨風而逝》
這是旅居意大利羅馬的馬來西亞籍華裔藝術家林輝華的第一個國內個展,林輝華的創作以觀念藝術為主,包括繪畫、裝置和行為表演。此次UCCA將展出其一系列特別的裝置和繪畫作品,展示藝術家對消費主義時代日常現實的異化本質的關注和批判。旋轉的吊扇的葉片在被切割后的日常物品中旋轉,與之相呼應的是墻上綜合材料的繪畫。
2010年3月14日 - 2010年4月11日 UCCA白立方、黑盒子
可海恩德•維里——《聯合體傳奇》
可海恩德•維里是一位著名的美國肖像畫家,他的繪畫將西方文藝復興繪畫的古典傳統與當代城市文化、黑人嘻哈風和當代設計等時代文化特征相融合。他把世界不同城市中的年輕黑人和棕色人種“放進”了著名的繪畫史圖像中。去年,維里和動感生活品牌PUMA合作,以從非洲文化中汲取靈感的創作來慶祝即將在南非舉辦的世界杯。維里創作了四件作品:三幅非洲著名的足球明星各自的肖像和一幅名為《聯合》的三人在一起的繪畫作品。這次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展覽,將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展出。
2010年3月14日 - 2010年4月11日UCCA中央通道
張元——《有種》
張元是中國著名的電影導演,他將在UCCA的中央甬道展示他的攝影和視頻作品。“有種”是源于對在北京這座獨特城市中的年輕一代的叛逆和創造力進行精神譜系調查的想法而開展的計劃。張元這位以其獨一無二的實驗電影享譽國內外的導演,通過和生活在北京的文化青年進行訪問和交流來了解和傾聽他們的故事。這些年輕人雖然身處受約束的現實,卻保持著一種鮮活的創造力,此次展覽將讓我們再次看到導演張元在電影《北京雜種》中發掘出社會活力的獨特視線。
2010年4月4日 - 2010年6月20日UCCA 大展廳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和馬巖松——《感覺即真實》
展覽《感覺即真實》是丹麥/冰島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和中國建筑師馬巖松的首度合作。埃利亞松和馬巖松將運用建筑、霧氣和光線創造一個特殊的環境。埃利亞松以對人類感知的不斷探索而聞名,經常利用光影、顏色、水、風或霧氣創造一個特殊的氛圍,引導我們思索自我身處的環境和那些引以為常的所謂“真實”的感知。馬巖松的建筑設計引領著一種新的對于建筑的思考,敢于追求大膽完美的形式。他們即將合作的計劃是特地為UCCA大展廳量身定制的,當觀眾走進這個安裝有紅色、綠色和藍色熒光燈的煙霧繚繞的空間中時,將制造出屬于自己的光譜。
2010年4月18日 - 2010年5月20日
UCCA中央通道
舒群的繪畫:一個輕于烏托邦的未來文化方案?
作為藝術家和理論思想者,舒群這次展出的文革工農兵形象的繪畫,是一次知識考古意義上的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觀和理性思想的反思式的“詰問”。 舒群是“北方藝術群體”組織者之一,也是“八五美術運動”中“理性繪畫”代表性人物之一。從藝術家的角度來看,所有藝術中不同的問題都來源于哲學思考。而這些肖像使我們聯想到中國現代歷史的不斷變遷和日益進步。“毛話語”造成的時代“離題”,以及在當下反思毛時代所營造的表達“幻想”,是不是有一種“輕”于發端自希臘和希伯來文化的純粹烏托邦文體的未來學語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