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涯——陳大羽百年藝術展”3月30日在中國美術館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中國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南京藝術學院、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北京畫院、陳大羽藝術研究會協辦。
本次展覽通過中國畫、書法、篆刻及文獻、圖片、影像呈現出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和藝術面貌。展出作品180余件,涵蓋了從1945年至2001年各個創作階段的力作,是陳大羽先生藝術作品最集中最大規模的一次展示。展覽舉辦之際,陳大羽家屬向國家捐贈陳大羽先生作品50件,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實現其藝術奉獻人民的遺愿。
陳大羽生于1912年,2001年去世。他是我國著名寫意花鳥畫家。原名漢卿,其師齊白石為之改為陳翱,取字大羽。陳大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卓有建樹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以觀察生活,對景寫生入手,從現實生活中捕捉靈感,以書入畫,彰顯出傳統與時代精華想結合的獨特魅力,他將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和熱愛生活的情感體驗融入到藝術與人生之中。對于陳大羽先生的樂觀,已故著名畫家李可染的夫人鄒佩珠女士在開幕式上就說,“往往是人還沒到,就先聽見他的笑聲,”因此可以說“畫如其人”。
陳大羽先生的作品《一唱雄雞天下白》、《迎春》、《蟹酒圖》、《并蒂呈祥》,大氣而充滿時代感,無不鮮活的反映了現實生活。他在新中國“百花齊放”的藝術影響下不斷走向生活和自然,作品《打井抗旱》、《編笆斗 趕豐收》等人物畫,刻畫了新中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精神面貌。
在開幕式上,鄒佩珠女士還向大家回憶了陳大羽與李可染等藝術家一起野外寫生的經過。1956年,他與李可染、黃潤華三人同行,沿長江逆流而上寫生作畫。1963年,他來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寫生創作,為其藝術生涯增添了革命圣地山水畫的華麗篇章。
陳大羽陳大羽的繪畫藝術植根于數千年傳統文化土壤,他在50年代開始變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思想體系和獨特的“大羽風格”。著名美學理論家王朝聞曾說,陳大羽的作品顯示了不傍人門戶的獨特面貌,這就是創造,也就是前進,這就是傳統的繼承。著名文學評論家馮其庸說:“石壺的畫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只要你稍微仔細看看,就會發現你面對著的是一位驚世駭俗的不同凡響的、高出于自己時代的具有絕代才華的卓越畫家。”
陳大羽先生既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又是一位為美術事業奉獻終生的教育家。他先后任教于上海美專、無錫華東藝專、南京藝術學院,桃李滿天下。幾十年來,無論身處何境,都對藝術抱以致高的理想和真摯的熱愛,以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率真性情,在丹青事業上做出了不懈的探索與創新。
陳大羽先生的兒子陳顯銘先生在開幕式表示:“今年父親誕辰一百周年,中國美術館以“藝無涯”作為畫展名稱,藝無涯:藝無止境,探索追求也無止境,體現出先父辛勤耕耘,從不懈怠,探索創新,永不止步的藝術人生。”
中國美術館同時出版《陳大羽?大道存真》精美畫冊,舉辦陳大羽學術研討會。此次展覽將于2012年4月5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