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一時間成為了網絡熱議的焦點,而莫言的創作手稿也因此變得彌足珍貴,其價格更是一飛沖天。在中經網收藏頻道記者看來,由莫言獲諾獎所引發的新一輪文學熱,或將同時推動作家手稿的收藏熱潮。
莫言創作手稿 一夜間飆升百萬
據四川媒體報道,十多年前,莫言曾與四川一個書商合作創作了一部長達20多萬字反映四川生活的電視劇劇本手稿。但因各種原因,此劇一直沒有拍。昨晚莫言突然獲了諾貝爾大獎,原價20萬的手稿一夜飆升到120萬。
就在今日(12日)凌晨,有消息稱,北京一書商和電視投資人,公開向莫言表示:要用120萬,買走莫言創作的這部長達20多萬字反映四川生活的電視劇劇本手稿。但莫言不賣。
電腦寫作時代 手稿更具價值
“爬格子”,指在劃有小方格的文稿紙上一字一字地寫作,新一代年輕人可能已經不能理解這一“典故”。作家留存創作手稿在10年前還是常態,現在卻變得非常稀缺。為了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當代作家、學者的首選是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傳統書寫所留下作家手稿幾乎消失殆盡。
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館長周德明告訴記者,近年來收集名人手稿的難度越來越高,除收藏競爭外,原因更在于名人作家們更換了書寫工具,習慣于依賴電腦處理文稿,無“稿”可收也在情理中了。
據了解,當今作家群中只有像賈平凹、莫言等少數人是不用電腦寫作的。也正是基于這一點,這些作家留存下來的創作手稿無疑會顯得愈發彌足珍貴。
“名家手稿”受親睞 拍賣價格水漲船高
這些年來,劉半農、張元濟、胡適、郁達夫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手稿在拍賣場頻頻以高價拍出,其中,以活躍于“五四”時期的民國文人手稿最受青睞,如魯迅、胡適、梁啟超、周作人等,他們的詩稿尺牘,乃至只字數語的便條,如今都已成了許多藏家和愛好者競相追捧的佳品,其拍賣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比如在2010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周作人的創作手稿就曾以358.4萬元的天價成交,此稿內收周作人《北京的風俗詩》《天橋志序》《口占贈行嚴先生》《燕京歲時記》《結緣豆》《自己的文章》《舊日記抄》《日本的落語》等。
哪些作家手稿更值錢?
目前,名人手稿的存世量都是以個位數來計算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越來越少。試想,如果現在誰手中有曹雪芹的《紅樓夢》、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或施耐庵的《水滸傳》手稿,即便是殘片斷章,一頁兩頁,恐怕也會是價值不菲,屬于國寶級的珍品了。
此外,那些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焦點的作家手稿,也一定是藏家們追逐的主要對象。比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又比如前段時間因電影《白鹿原》熱映,而再次受到讀者追捧的作家陳忠實等等。
另據湖北省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易有章向記者介紹,卓有成就的作家手稿是一種稀缺資源,因為作家手稿大多是孤本,全世界僅此一件,收藏價值非常高。他認為,作家手稿升值有兩個前提:“名作家”和“手稿”,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