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由沈揆一、李小倩策劃的“何不水墨”于今日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劉丹、徐冰、王天德、馮斌等四位藝術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策展人指出,這次展覽的四位藝術家,徐冰、劉丹、王天德和馮斌,他們的作品都具有強烈的個人觀念和清晰的個人風格,但無疑都與“水墨”有著某種聯系。它們并不是一種簡單的與過去決裂的結果,而是將其加以重新調整和處置。但他們無論是在觀念的表達、題材的選擇、媒材的運用、技法的拓展都表現出驚人的可塑性與包容性。
本次展覽,藝術家徐冰主要展出的《芥子園畫譜》,采用了他擅長的版畫為媒材對這些符號進行重組和再復制,并以水墨山水長卷的形式再現。與他的許多觀念作品一樣,徐冰在他的《芥子園畫譜》中向人們習慣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進行質疑和挑戰,將已從具象實物中抽象出來極端程式化了的繪畫符號重新排列組合,置回到它的原始出處。對解構進行再解構,從而激發人們對水墨繪畫乃至更廣泛意義的藝術中的抽象與程式化、復制與還原,以及解構與再現等問題的思考。
王天德主要展出《數碼》系列,他的《數碼》系列以山水和書法作為創作元素,將書法融入山水立軸和手卷之中。他通常選擇歷代名家的畫作和書法為文本,作品用兩層畫面疊加而成。底層在宣紙上以傳統水墨的方式表現出山水畫和書法的筆墨痕跡,表層是以香灼燒皮紙,產生山水與書法的圖像。兩者疊加所呈現的整體畫面,產生一種空間深度的錯覺,也給觀者造成一種模糊與不確定感。
劉丹則為觀眾主要帶來了賞石和向日葵系列,對石頭的造型和結構的研究使藝術家逐步建立起“從宏觀世界的認知進入微觀世界的探索”的山水畫創作論。在對石頭細部縝密入微的刻畫描繪中,藝術家似乎超越了常人肉眼所能實際觀察到的細部而進入了他稱之謂的“微觀世界”。無論是石頭還是向日葵,不管描繪的對象是什么,藝術家都顯得游刃有余。藝術家說:“我從不在已知中做選擇,我只對在未知中創造答案有興趣。”
馮斌則帶來個人的最新系列《舞》。馮斌的新作《舞》系列拋棄了以往的色調,更多以黑白色調為主,題材也從都市場景轉向個體描述,以相擁相依、亦幻亦真的人物的影像化方式呈現都市元素與大面積的空白背景形成強烈對比,突顯了一種與現實脫離的空虛感。畫面中舞者模糊的面容和晃動的身影,似乎是在不斷規避舞者之間以及與觀者的正面接觸和交流,隱喻了當今社會躁動的表象之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困難和無奈的孤獨,展現了對當下性的關注,把人文的視野擴展到對人的生存環境和心理狀態的關照。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6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