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發表政策宣講。中國經濟網記者 郝洪波/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0日訊(記者 杜平) 20日上午,由由北京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中國經濟網共同主辦,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獨家承辦的首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峰會在北京歌華大廈召開。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庹祖海出席活動并發表致辭,庹祖海在致辭透露文化部已經啟動了《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的起草工作,明年將進行藝術品鑒定的試點。庹祖海表示現在影響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問題主要有:市場結構不合理,法規缺位,機制不健全等。
庹祖海透露文化部目前已經啟動了《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的起草工作,現已明確畫廊經紀、拍賣交易、展覽展銷、藝術品進出口等管理制度。目前這個條例框架是有的了,但鑒定問題還存在一些爭議。庹祖海在演講中引用了東南大學張馬林博士的觀點,他認為張馬林的觀點和文化部立法過程中的思考有很大的契合程度。庹祖海介紹了張馬林的四個觀點。
一是對鑒定人員和鑒定機構實行準入制度。在法律制度上,對從事藝術品鑒定的機構和人員提出資質要求,不具備法定資質的機構和人員將不得進入藝術品鑒定工作。
二是規范鑒定程序。要公開藝術品的鑒定過程,并公示鑒定的機構、人員、時間、環境、方法、步驟等信息。鑒定的技術認證過程必須詳實嚴謹,正式的鑒定結論必須清晰、準確。
三是規范藝術品鑒定收費制度。張馬林認為現在的問題往往是在收費和鑒定結論以及藝術品估價之間有一個利益驅動關系,一些鑒定人員和機構往往為了獲取更高的鑒定收費而做出與客觀不相符的結論,所以應該割斷這個利益正相關的關系。
四是積極推動科技鑒定。鑒定必須從單純依靠專家學者的學識眼光和經驗等方式轉向更加倚重客觀的技術鑒定方案上來。
庹祖海透露明年開始要進行一些藝術品鑒定機構試點工作,但是關于藝術品鑒定機構采取采取企業形式注冊還是非盈利機構注冊,目前還沒有定論。他認為這個問題將來不能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