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頤和園內古建筑上的一處望柱頭的石雕莫名失蹤,引起了文物愛好者的關注。
園方證實,石雕在今年一月時就已經消失不見。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發現原址空留“傷疤”保潔人員稱春節前丟失
昨天中午,文物愛好者吳先生在其博客中稱,頤和園南湖島涵虛堂南側月臺欄桿一處云龍紋飾望柱頭石雕丟失。
吳先生稱,頤和園云龍紋飾的望柱頭只有涵虛堂前和北宮門三孔橋有,而這尊丟失的望柱頭石雕雕工精細,很可能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尊,如果被盜是頤和園不可挽回的損失。
近日,記者來到吳先生所指的地點,發現涵虛堂前的月臺望柱頭數原為58個,現在變成了57個。月臺第二層西側確實有一處望柱頭石雕不見蹤影,只留下柱身頂端一塊碗口大的“傷疤”。
參照相鄰的望柱頭,石雕高約40厘米,直徑約25厘米,與柱身為一塊整體石料,其上深浮雕的云龍栩栩如生。“可能是偷盜者用繩子把石雕生生拽下來了”,游客們猜測。
月臺周圍并無監控探頭。涵虛堂附近的保潔人員稱,石雕在春節前一場雪后就不見了,園內工作人員發現后馬上就報案了,隨后警察也曾到現場勘查。
望柱:是欄桿中欄板與欄板之間的立柱,分為柱頭和柱身,像龍鳳裝飾的望柱頭,只有重要的宮殿建筑中才可以用。
園方回應
望柱頭確實沒了是否為文物無定論
今天上午,頤和園保衛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望柱頭丟失。隨后,記者采訪到頤和園新聞發言人。對方表示,是丟失還是被盜還不能下定論,正在調查中。
這位負責人稱,缺損的柱頭初步判定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構建的,具體年代正在判定中,是否為文物無定論。
對方介紹,頤和園南湖島現有建筑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建成后也曾多次進行過整修,解放前缺失管理修繕,幾近荒蕪。建國后上世紀五十年代,對南湖島所有建筑及其構件進行了大規模修繕,重新添配了破損、丟失的石材構建。
園內建筑的石材構建因風雨侵蝕,時有風化和斷裂,園方均妥善進行修補。園方每年也定期巡視石欄板和石柱等構件,發現損壞及時組織修繕。
一月中旬巡檢時就發現這個柱頭沒了,當時就馬上進行了排查,并加強巡查管理和著手修繕。
今天上午,警方稱此案正在調查中。
專家解讀頤和園內任何文物都要保護
曾任國家文物局副秘書長、主持起草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謝辰生先生介紹稱,頤和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的任何一件文物無論是否經過修補,都是全國重點文物。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劉衛東先生介紹,像這類皇家的望柱,體量大且雕工精美,這個望柱頭大約得有100公斤重。
可能是有文物販子看重頤和園的名氣,進行非法的文物買賣活動。從現場痕跡判斷,應該是有經驗的石工,用鑿子、撐子、錘子等工具,一點點將望柱頭拆了下來。
文/記者崔毅飛白冰池海波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