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士得首屆藝術品拍賣會預展7月14日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拉開帷幕。現場呈現包括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當代書畫三大專場共計500余件作品,總估價超過2億元。
預展首日即吸引眾多觀者前往,特別是首拍中重量級拍品,吸引了眾多藏家、藝術品愛好者駐足。對于海士得此次拍品的質量,觀者給予積極肯定。這也與北京海士德拍賣征集拍品以“真”為前提,堅持走精品路線方向的成果。
北京海士得總經理嚴大勇預展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海士德首屆拍賣會拍品的構成主要以古代、近現代、當代大名家精品為主,小品為輔。拍品種類繁多,有廣度亦有深度,可以滿足不同買家的不同需求。海士德人堅信,只有高品質的拍賣會與專業的拍賣人,才能規范行業,給予各位新老藏家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據嚴總介紹,為了答謝社會各界,特別是給予海士德支持和厚愛的新老客戶,首拍之際,特別呈上藝術“盛宴”。拍品囊括了古代、近現代以及當代書畫名家作品,精彩紛呈,名作濟濟,值得各大藏家品評關注。春拍預展現場的良好氣氛也讓他對春拍結果充滿信心。
海士德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于7月16日舉槌,強大的拍品陣容將為火熱的春拍市場再添驚喜。
古代書畫:筆精墨妙秀古賢
古代部份,宋元明清,皆有佳作呈現。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件米芾《云山雨景圖》,此卷展開便是濃云翻轉,游動變幻。近處一角臨岸草廬,春樹婆娑,林木的疏密表現遠近層次,深處峰巒茅屋出現在團團的白云中,高處隨著云氣的變換山體逐漸的顯露,主山聳立,重迭起伏。處處體現造化生機,可以說整幅作品,始終貫穿一個“動”字。強大的力量,在于變化多端的破墨法,這是米家的特長。從整幅看墨色變化掌握在淡—濃—淡的節奏中。而造型的變化掌握在迷蒙—清晰—迷蒙的節奏中。雙方面的結合,遂使通篇氣韻生動,神采飛揚。經過明四家之沈周、文徵明題跋,大收藏家項子京收藏,流傳有序,殊為可貴。
元王蒙山水兩幅,其中《松壑鳴泉》更是洵為難得。在元代山水畫中,于皴法能拿的起“十八般武器”的當推王叔明。王原祁評他“瑣細處有淋漓,蒼茫中有嫵媚。”密而不塞,滿而不悶,郁然深秀,無怪乎倪瓚稱“筆精墨妙王右丞,澄懷臥游宗少文。叔明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倪瓚《西山訪友圖》,亦是一幅不可多見的作品。畫卷描寫的是江南漁村,平遠山水。為倪云林山水典型特征之一。其筆墨高秀,以硬毫、兼以側筆,運線疏而不流、凝而不滯,工秀而具骨力,深得書意,品其詩畫,平淡而淳雅,士大夫之氣隨筆而生。乾隆五璽具全;趙孟頫此次書法繪畫均有佳作奉上,其中《與山巨源絕交書》法書冊,風流婉轉,倪瓚稱其書法“結體妍麗,用毛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實為不可多得之至寶,且經項子京和梅景書屋吳湖帆過眼收藏,精彩不容錯過。
在古代專場中,明清板塊最引人注目。其中明四大才子之一唐寅畫仕女尤為可人,此次參拍作品《觀梅仕女圖》為其結社桃花塢前一年所作。斯時畫家歷經生活變故,出而游歷,歸后苦練畫藝。此幅為日本回流作品,曾經明治時期著名的日本漢學家、書法家、畫家及篆刻家長尾甲收藏并題,品相完好,為難得一見之佳品。仇英《仕女》人物畫法,細致工麗,刻劃極為生動傳神,衣紋清勁暢利,簡潔明快。把宋人的精工和元人的放逸融為一體。明代大家文徵明《湖山雪騎圖》亦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用筆方園兼施,用墨干濕相見。披麻皴斧劈皴結合的很自然,中鋒濕筆點苔更顯草木蔥郁的野趣。表現了畫家氣質和神采,更給人一種美的藝術享受。王原祁《仿李成山水》,此作筆墨純熟秀潤、系致嚴謹,用筆雄健。雖仿李成卻與李成有所不同。他以赭色為主調,重染復渲,用色來加強蒼茫混沌的效果,與他的筆墨構成一個相輔相成的主體。融匯南北于一爐,吞吐造化于筆端,足見其手筆之不凡。
此外可圈可點的作品還有很多,諸如董其昌、藍瑛、王翚、郎世寧、鄭板橋等名品佳作同時亮相。
近現代書畫:翰墨留香薈群英
經典的藝術品必定要經過歷史的錘煉和時間的洗禮才將能永遠的留存于人們的精神的世界。20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巨匠大師們,是中國美術史上繼往開來的里程碑。其風格多樣、雅俗共賞的作品成為當下收藏熱點。毋庸置疑他們的作品也是海士德拍賣高度關注和征集的對象。其中張大千《柳蔭仕女》為張大千女婿蕭建初、鄧拓、劉九庵等收藏過眼,仕女嫵媚端莊,婷婷立於柳蔭下,顧盼有情,張大千之力作。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鴻的《雙喜圖》,為1943年慶賀鄂西會戰勝利所作,兩隻喜鵲立於柳枝之上,似乎在歌唱春天的到來。細軟的柳枝穿插了整個畫面,猶如歌曲的五線譜,既裝飾了畫面又開闊了空間層次。用筆灑脫爽利,不難想見悲鴻當時歡欣之情。也是大師長子徐伯陽先生舊藏,堪稱經典。
徐悲鴻另一件畫馬力作《回首眸馬》值得關注。馬是悲鴻先生一生鐘愛的題材。不論是贈送親友還是寄以某種寓意。因此落筆才能如此揮灑自如。1941年徐悲鴻先生在新加坡籌備赴美展覽,次年初由于日軍開始入侵新加坡,先生請韓槐準等朋友秘密把諸多作品及文物資料轉移至新加坡崇文學校附近的一口枯井里隱藏。隨后在朋友幫助下徐悲鴻先生匆匆帶上部分珍貴作品,離開新加坡前往印度,冒著戰火取道緬甸回到祖國。此作品是徐悲鴻臨別前一夜,專門贈予韓槐準先生一幅珍貴作品,以此感謝韓先生對自己的巨大幫助。畫面上空茫一片,地下親草叢生,顯得十分凄楚。但回頭馬造型精準,用筆洗練,線條剛勁有力,又以飽酣奔放的墨色筆勢揮毫鋪寫馬的頸部鬃毛和鬃尾。在局部細節的處理上,他吸收了西畫注重光景明暗的表現方法,輔以變化有致的淡墨。濃墨與淡墨交錯,濕筆與枯筆的互輝,顯現出骨帶銅聲的英駿形象。此一回頭,也是徐悲鴻先生向韓槐準寄意一定要回來。徐悲鴻曾經在戰亂中將大批作品留于南洋,值得慶幸的是這些作品大部分被完好的保存下來,受到藏家的關注。此作裱工精湛,也是跌于新加坡被日寇搶走,流入日本的其中一幅。如今大作輾轉回國,更是彌足珍貴,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自是不言可喻。
“為祖國山河立傳”是李可染的一方印語,也是他50年代初立志開始精讀“自然”這本大書的寫照。但從70年代中期開始,其山水風格發生轉變,實現了由寫生向寫意、由具象向抽象、由形質向神韻的轉化,這在李可染《襟江山水》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此作為先生1978年所作的漓江系列,正值是畫家藝術創作的高峰時期。畫中山勢偉岸,撼人氣勢。用黑色形成基本色調,輔以青綠,突出了雄壯氣勢的山水面貌。使畫面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畫面布局巧妙嚴謹,色調變化豐富,深沉凝重,整體感強,亭宇里幾個人物,成為點睛之筆。眉眼皆無,人物雖小,但起舉行止之動勢,神定氣足,令觀者動容。黃賓虹《楚山清曉圖》此作筆力圓渾,元氣淋漓,筆力圓渾,墨華飛動,其意境清遠而深邃,草木蒼翠、山石深秀、舟宇雜陳,呈一派生意盎然的氣象。全圖略施以石綠與山頭坡岸處,色墨融和,意境閑雅,耐人玩味。《楚山清曉圖》也是令無數“黃迷”嘆為觀止.經典之作。宋文治《洞庭春曉》創作於一九七八年,為宋先生六十八歲的典型代表作。此畫描繪洞庭湖風光,水墨設色,清麗典雅,是宋文治長期深入生活,從傳統中蛻變出來的典型畫風。畫作取自三月江南特有景致,以平遠式構圖,墨色濃淡相宜,霧氣飄浮游走之處,流出空白,以淺粉色稍加渲染,春意盎然,而幾只活潑的飛燕和舟宇劃破晨霧籠罩下的寧靜,別具意匠。畫家用靜潤、平和的筆調,表現了博大、壯闊的新風,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實現寫生新景與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堪稱新山水創作佳構,是一幅幾近完美的創作。
當代繪畫也不乏精品,范曾、何家英、王明明、宋雨桂、馮大中、劉文西、王西京等當代畫家也有多件佳作上拍,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