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明的繪畫,并非是一種單純的抽象主義藝術。以他的繪畫整體面貌而言,乃是寓形象與抽象概念之中。它有新表現主義的狂躁郁結,亦有一點超現實主義的夢魘意象。它以線條結構為經緯去營造畫面的肌理,以靛藍與玫瑰紅為基調襯托出畫面一種憂郁不安的氣氛。
葉向明的作品,有時又呈現了另一種較為安詳的面貌,那是以玫瑰紅和橙紅為主色調的,靛藍則是退居次要之地位,但線條仍以深色為之,不脫藍調本色。這一類的作品揭示了另一種意象,線條肌理較為勻稱,比較強調一種平面性的畫面效果。
如果說,葉向明的藝術僅是一種半抽象的作品,那我以為它更接近一種新意象(New lmage)的風格。它的創意背景是抽象的,它從一個虛構的空間去營造畫境。其夢魘般的紛亂影象,以粗而短促的曲線逐次鋪排,讓形象與肌理復疊交融,達至有象而無形,或有形而無象的雙重意象。至于另一組色調溫暖,氣象祥和之作,則較接近圖案繪畫(Pattern Painting)一類。固然,無論是圖案繪畫或新意象的風格,它們都以抽象構成之理念去統率畫面。——鐘耕略(美籍華人藝術家)

《悠悠歲月》106X78 獲“首屆廣東省水彩畫展”金獎

《吉祥》 油畫 170X150cm
葉向明以細膩而寫實的少數民族風情著稱,甚至獲過大獎。但是,因為夢的需要,他舍棄了這一條平坦順利并為常人所欣賞的道路,而固執地回到自我,回到內心,回到夢境之中,結果是,其畫風大變,變成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樣子:飄逸、憂郁、懷舊,像獨自出門的長吟者,行走在無人去過的野徑中,而毅然走向了終極,在那里,依稀中有一少女,沉思著,正傷感地等待最后的來者。
葉向明一直沉浸在一種沒有止境的記憶中,他的作品,那些藍調,以及藍調之后的中性調子,作品中那隱隱約約的女性符號,只是其記憶的一道投影而已,長長的,延伸到畫面上,再從畫面延伸到現實中,而合成了一組樂曲,緩慢,悠遠,走向生命的深處,絕不回頭。
記憶就停在這投影中,注視著突然的外來者與懷疑者,沒有解釋,也不需要解釋。——楊小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藍調系列NO99 60X80cm 油畫 葉向明 2010

藍調系列NO91 60X75cm 油畫 葉向明 2010
客觀而言,如果一個藝術家很真誠地進行創作的話,那么他的作品就是他的自傳,就凝聚著他的個人經驗,反映著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葉向明亦是這樣的例子。當他藍調系列作品中表現出那類苦悶憂郁的主題時,實際上他也經歷了自己內心痛苦的裂變;當他的情緒趨向平緩時,其藍調抽象作品中亦顯然流露出安詳平靜的氣氛。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隱約可辨的心形、花形、小天使等形象是葉向明在尋求作畫時的個人情感的象征表露,其帶有隱藏的象征性,那種夢幻般的單純與平靜是對成人世界的一種否定和逃避,也正如他作畫時的態度一樣,在一種超然的心態中向人的本性回歸。
假設我們把葉向明的藍調系列簡單地歸納為表現的抽象,又未免過于單一化和模式化,盡管葉向明也較為注重抽象表現畫面的張力和情緒的表達,但對于其藍調系列而言,重要的不是類型的劃分,關鍵的是把握視覺張力與生理乃至心理的對應關系,體會到抽象語言與意象的結合,心靈與藝術的契合。
但客觀上,葉向明的藍調系列卻又具有典型的范例意義:即不僅要關注抽象藝術自身的敘事語言,更要注意如何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表現出現代人的精神狀態,從心理上而不僅是視覺上傳達現代意味。——陳國輝(策展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

藍調系列NO91 60X75cm 油畫 葉向明 2010

藍調系列No.15-Blue Tone Series No.15-122×92cm-2004-布面油畫
畫家在早期繪畫中對人物形體的素描關系極盡描摹,得益于其鐘情古典主義的情結,他試圖從中世紀藝術大師的作品中獲得靈感,并將人物所處環境以觀念化的抽象背景代替,使人物雖動猶靜,將時光在此刻霎時定格,與古典主義精神追求崇高與安謐之感不謀而合。
作品《悠悠歲月》獲“首屆廣東省水彩畫展”金獎,它是葉向明向古典主義致敬的經典作品,雖然是水彩,構圖上卻有類似馬薩喬作品的圖式,人物造型亦有文藝復興之始喬托筆下的堅實感。即使是水彩,卻有提香之油畫般反復疊加十數遍繪制的層層深入,亦有以素描關系主導色彩關系的新古典主義創作程式。正如安格爾對素描的極其重視——“除了色彩,素描包含一切”——素描線條處理所能達到的表現力,也是畫家葉向明后期作品在藝術上訴求。
葉向明從水彩朝油畫的轉型,也是一個由具象朝抽象轉變的過程,然而,即便畫面給予觀者的視覺感受變化如此之大,畫家筆下一個個人物的神情卻一如既往,他們醉心于各自的精神世界,沒有人可以望向畫外,尋求與觀者對視,而是垂首低眉,若有所思,流露著心無旁好騖的專注或坦然,他們與畫家一樣,借由無止境的記憶,到達永恒的彼岸。——薛軍 鄔夢姝(策展人、評論家)

藍調系列NO77 60X70cm 油畫 葉向明 2009

藍調系列NO98 91X122cm 油畫 葉向明 2010
葉向明的水彩表現出輕松、柔和、古雅、流暢,時而沉浸于抽象表現,時而興趣盎然地重新迷戀上帶寫生性的生動描繪。不過,意趣的表現則是他試圖尋找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葉向明多年來沉湎于藝術創作之中,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無限樂趣。
——張幼云(博士、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藍調系列NO84 180X200cm 油畫 葉向明 2009
我以為,畫家是用特殊方式進行的一次心像的披露。這一心像是與信仰和追求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是說,畫家把自己從事的藝術創作視為生命,把對高境界的藝術追求做為信仰的皈依。
這是開拓型的中國藝術家將音樂與繪畫交融探索的歷程的見證,是一個有著歷史責任感充滿著哲理思考的畫家,用苦澀的心靈去觸摸愛的路途的行程,抵達新的彼岸的個案。——李人毅(評論家)

《吉祥中國之鳳凰》 50.5x61cm 油畫 葉向明 2013年
葉向明有著深入而精細的寫實功底,自2003年投入抽象畫創作以來,他完成了從學院主義、寫實主義到抽象表現主義的轉型。他的“藍調系列”“夢之旅系列”很好的提供了這樣的案例意義:即不僅關注抽象藝術自身的敘事語言,更注意如何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表現出現代人的精神狀態,從心理上而不僅是視覺上傳達現代意味。他用新的表現形式去探索藝術與社會以及情感的關系,他的畫面具有音樂性,展現了硬質和柔性相沖相融的美感。
——杭間(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葉向明先生近影
藝術家小傳——葉向明YE XIANGMING
1963年生于廣東省
1986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
2006年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2010年成立北京宋莊葉向明工作室
2012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訪問學者
現任嶺南畫院院長、嶺南美術館館長
主要個展:
2010年 “藍調系列”葉向明藝術展(北京宋莊萬盛園)
2011年 “夢之旅”葉向明油畫展(北京宋莊國防藝術區)
2012年 “記憶的投影”葉向明油畫作品展(古元美術館/北山會館)
2014年 “開放的毛孔”葉向明當代油畫作品展(關山月美術館)
主要群展:
1999年 “首屆廣東省水彩畫展”金獎(廣東美術館)
2003年 “第二屆廣東省油畫藝術大展”(廣州藝術博物院)
2006年 “中國當代水彩畫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8年 “當代油畫名家邀請展”(嶺南美術館、古元美術館)
2009年 “肖像/反肖像”六人聯展(廣州扉藝畫廊)
2010年 “傳承與超越”中國水彩、水粉畫展(嶺南美術館);“硬質柔性”三人聯展(珠海北山會館);“四人行”藝術展(澳門陸軍俱樂部)
2011年 “聲西擊東”二人聯展(珠海北山會館);“雋文不朽”藝術展覽(澳門)
2012年 “尋源問道”研究課程作品展(北京中國油畫院美術館)
2013年 “異彩紛呈”作品展(西安美術學院美術館);“尋城記”珠澳當代藝術展(澳門牛房倉庫) ;“回望涅瓦河”中國油畫家13人作品展(關山月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水彩60年研究展(莞城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60年作品展(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獨立的當代精神”四人聯展(廣東畫院美術館);“向王肇民致敬”作品展(廣州菲藝廊);“第六屆廣東省水彩畫展”銅獎(江門美術館)
2014年 “當代中國寫意油畫展”(澳門文化中心);“寫意江山---中國寫意油畫名家作品展”(嶺南美術館)
出 版:
2008年 《藍調系列--葉向明油畫作品集》(嶺南美術出版社);《女子·音樂系列 葉向明油畫作品集》(嶺南美術出版社);《走向心象--龍虎 葉向明水彩集》(廣西美術出版社)
2012年 《記憶的投影--葉向明油畫作品集》(中國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