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超高速發展,通貨膨脹現象亦如影隨形。同時,國內相對單調的投資渠道也使得大量貨幣資本急需保值增值的出口兒。由此,催熱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收藏投資熱。
縱觀近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古代書畫與近現代書畫一直是主力資金緊緊追趕的兩大熱點。古代書畫因其無比珍貴的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以及資源幾近枯竭的稀缺性,在價格上一直高居不下,不論市場如何波動,古代書畫的行情始終處于相對穩定的上升態勢。
正是由于古代書畫的上述特點,使得近現代名家書畫的藝術與經濟價值也被捧至巔峰,其價格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線上升,少數精品的價格甚至一度超越古代書畫,占據藝術品交易市場價格的榜首。
因為時間和時代的原因,古代書畫和近現代名家作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也催生出書畫收藏投資的另一支新秀——當代書畫。這一市場方興未艾,潛力巨大,正漸漸成為主力資金增保值的絕佳方向。當代書畫包含了兩個層次的作品——首先,藝術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場關注但還未得到充分開發的優秀書畫家的作品;其次,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這一市場尚在形成和發展的初中級階段,其潛力之大自不待言,是收藏投資中一塊絕對不容小覷的價值洼地。
在這塊“價值洼地”中,喬通先生的國畫作品無疑是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一支“藍籌”。據筆者調查,喬通先生的作品近幾年頻頻出現在瀚海、保利、榮寶等各大拍賣機構的春秋大拍上,且成交業績不俗,其價格基本穩定在5萬元/平尺上下,且穩定上漲。

喬通先生,字聞達,號圓通居士,1969年11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國學家、養生家。他自幼酷愛中國傳統文化,于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文學、養生學等領域飽學經年,諸多經典文獻了然于胸。尤精于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其書風畫意在當今中國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其畫風直接傳承自傳統“文人畫”,不僅畫面唯美清俊,更兼具文人神思,盡得古代士君子精神之核心。喬通先生“文人畫”作品題材十分廣泛,但無論立意內涵還是筆法技巧,都滲透著中國傳統文人特有的韻味。大到山山水水、縱橫天下,小到蟲蟲草草、方寸乾坤,在似與不似、是與不是之間,筆墨揮灑處,“文人畫”所獨有的文學性、哲學性、抒情性躍然紙上。其特有的“雅”,與工匠畫和院體畫所區別,別開生面。
他的山水畫風深受北宋米芾影響,頗得“米氏云山”的精髓——用大小錯落的橫點點飾出山的形狀,上密下疏,上濃下淡,點與點之間自然隨意地留出空隙,筆筆可見,云氣以淡墨空勾并渲染,樹枝多用濃墨簡潔勾出,以大渾點作葉,山腳坡岸以淡墨臥筆橫掃,這一畫法在米芾之前可謂前無古人。而由于米芾畫作傳世稀少,能得“米氏云山”神韻者更是寥若晨星。喬通先生在山水畫的創作中,一方面反復琢磨“米氏云山”畫風的精髓,同時不斷求變,他的目標則是通過改變傳統繪畫程式和技術標準來達到新的趣味。與米芾一樣,喬通先生的山水畫亦屬另辟蹊徑,似乎不是正宗傳脈,但其所繼承發揚的“米氏云山”確是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語言方式,應在山水畫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喬通先生的花鳥,則帶著極濃的八大洗練畫風的影子。花頭及葉皆大筆點染而成,連枝莖及葉脈亦不以線條畫出。無論布局、筆墨,均潑辣豪放,同時,如枝條細葉,則以帶行草性質的書法線條寫出,這正是傳統文人畫中“以書法入畫法”的高深技藝。
正是由于喬通先生扎實的傳統文化功底,以及其對古代“文人畫”的全面繼承發揚,使得其作品不僅在藝術價值方面可圈可點,其市場價位也在不斷攀升。據全面代理其作品的北京金玉滿堂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穎女士介紹,喬通先生的國畫作品首先在拍賣市場上備受關注和歡迎,同時,在與金玉滿堂合作的畫廊、展廳及相關互聯網交易平臺上的銷售也十分紅火。王穎女士告訴記者,目前喬通先生的畫作價格約為5萬元/平尺,由于他投入拍賣市場的作品不多,加之拍賣行業高昂的傭金,使得其作品的日常銷售異常火爆。“喬通先生的國畫創作并非專為柴薪,所以作品數量不大,我們的客戶往往至少要等兩個月左右才能拿到。而且喬通先生的創作題材極廣,畫面的相似度很低,再加上他絕不接受買家的‘命題’作品,所以在市場銷售方面尚處于‘饑渴需求’的狀態。”王穎說,金玉滿堂的相關工作人員正在積極與喬通先生溝通協商,希望他盡可能地提高作品的創作數量,以滿足公司客戶的需求,減緩公司的壓力。
王穎向記者透露,近期有部分金融機構與金玉滿堂接洽,希望在喬通先生畫作的銷售推廣方面嘗試資本運作的介入,“這種全新的方式我們還不是十分熟悉,尚在探討和嘗試的階段。”作為銷售代理,金玉滿堂對喬通先生畫作的保升值前景信心滿滿,“如果按照年量化的標準,喬通先生作品在近三年的升值,基本穩定在8—12%之間。我們公司目前也接受已經收藏了喬通先生的作品,委托反銷售的客戶。但目前這樣的反銷售量并不大,應該是客戶對其作品進一步升值的空間期望比較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