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 彭曉之師生中國畫展5月16日在桂林觀古樓美術館舉行,此次彭曉之攜門生潘寧、胡朝梅、伍泊森、曾翔宇、廖紅剛、蔣鐵林、梁連輝、吳金明、朱一峰等一同70余幅作品展出,作為觀古樓文化機構力推的畫家,開展首日就吸引了業內幾百人的參與。

彭曉之近影
畫展開展當天作品八成被預訂
美術館內,70余幅彭曉之師生作品中有50余幅被貼上了“已預訂”標簽。本來一場純業內交流、免費參觀的畫展竟然引起了業內這么大的轟動。“此次展覽目的在于業內交流,但應參觀者要求,我們只得臨時與畫家協商。”主辦方介紹,此次被預訂的畫作都在5000元/平尺上下,而扇面小品類為1萬元/張,初步預訂已達八成。

彭曉之師生中國畫展現場
許多青年實力派畫家逐漸被市場認可
“除了名氣外,畫家作品是否正統,是市場認可與否的直接因素。書畫市場逐漸回歸理性,更多有遠見的收藏家開始關注年輕有潛力的畫家”觀古樓品牌創辦人李志表示,購買者除看重一名畫家的影響外,更多的在于畫家本身的實力。李志稱,傳統書畫作為投資品,相比瓷、玉等門類,其認知度是大眾性的,筆墨功夫是否扎實、正統,買家再清楚不過。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彭曉之表示,很多畫家都很容易陷入瓶頸,就是風格一旦固定了就沒法改變,因為大家都覺得如果風格變了,別人就不相信那是自己的畫了。一個優秀的畫家應該是“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作畫時下筆看似草草,實則規矩森嚴,一筆落下去,靜、凈、境都是平時自己修為的體現,其實就是風格。

彭曉之作品-碧澗泉水清43.5x41
身處具有豐厚人文歷史環境和有著優美景色甲天下的桂林,彭曉之每日讀書、喝茶、臨帖、習畫,靜靜地品味著歷史積淀下來的悠長意味,長達近30年的潛心習畫使他對繪畫以及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層的認識,也使他的繪畫作品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彭曉之表示,以后他仍將努力去學習、感悟中國傳統文化,因為在他的心里那才是藝術的根。
人物名片:彭曉之 1970年生于廣西桂林,自幼學習書法,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美術系,06-07年結業于中國國家畫院梅墨生工作室高研班,現為廣西美協會員,桂林書協會員,桂林漓江畫院山水創作部副主任,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省、市級比賽及展覽,有多幅作品發表于美術報刊及文藝雜志。
國畫作品入選:
1998首屆“森林、水與人”美術作品展
1999中國桂林*日本太田美術作品展
2001建黨八十周年桂林市青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 銅獎
2002廣西“群星獎”美術、書法攝影展 銀獎
2002“桂林頌”美術作品大展 銀獎
2002桂林市“群星獎”美術、書法攝影展 銀獎
2003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優秀作品邀請展
2003“椰城之夏”第二屆中國畫作品邀請展(海口)
2003第二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山水、風景畫作品展(南寧)
2004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五周年廣西美術作品展(南寧)
2005中國畫四人展
2006第十屆中日桂林書畫聯合展
2007中國國家畫院院展(北京)
2007第五屆桂林山水大賽 昊龍獎
2008全國首屆中國畫雙年展
2009“漓水流韻”桂林名家六人深圳展(深圳)
2010首屆桂林青年名家成就展
2010桂林寫生作品展
2010年6月第四界桂林讀書月“書想溢桂林”美術書法 作品展
2011瀏陽河畫院迎春書畫作品展(長沙)
2011墨韻華章 中國國家畫院梅墨生工作室師生作品展(邯鄲)
2011桂林優秀青年畫家中國畫作品展
2011桂林優秀青年畫家中國畫作品展(深圳)
2011桂林美術書法精品展(桂林,南寧)
2011水墨新宋莊(北京)
2012中國學院在線—又見家山(揚州)
2012南北水墨(第三回)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3廣西美術館開館美術書法首展
2014漓江青年畫作品展
2014漓水墨緣---桂林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精品展
2014物象心語---全國中青年國畫家小品展
醉墨三花 彭君曉之
文 申曉國
與彭曉之兄認識,蓋歸功于網絡論壇。其網名玄境清幽,吾名琴蕭畫酒,還有網友傅志偉、孔乙己、山山水水、清荷諸君,每日在中國書法網發圖發文,有時贊揚一下發個表情,有時長篇大論發一組專題。當時論壇上相對純凈一些,因為有幾個讓人信得過的版塊版主,彭兄與我皆是中國書法論壇國畫版塊的版主。
有一天他發了一組瓷器青瓷殘片,圖片上有人物、花卉、山水,雖寥寥幾筆,但精彩之極。此帖引起諸多網友的追捧,一直延續了幾十樓,現在還記憶猶新。
每日在網上見面,或專題發帖或潛水觀望。2005年本人赴京,疏荒了論壇,開始自已的畫家生涯,上網的次數漸漸少多了。2006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彭兄帶著畫家程輝兄、泰卯兄至花家地找我聊天,見面十分開心,??聊喝酒,回味論壇趣事。他告訴我他也成為進京學習的一員,在梅墨生先生工作室學習,住在黃亭子。
談話是十分開心的,喝酒幾斤,大家盡情而散,從此方知彭兄亦是酒中豪爽之人。那次因我聽錯了他們住的方向把黃亭子聽成皇亭子,害得他們從北京西站繞了一圈才回到住地,后來見面說起兩人大笑不已!
終于某一天,我從朋友住地皇亭子出發至他住的黃亭子,提了半桶尚未喝完的衡水老白干,兩人一邊聊天一邊喝酒,從中午喝到晚上桶中已是干干凈凈的了。酒后迷乎的我坐公車倒地鐵又打車方返回花家地。通過這次長談我們了解的更徹底一些,發現他十分愛問國畫中的一些問題,包括操作中的一些小細節,不清楚的問題非要弄明白不可,有時長途會打半個多小時。我被他的虛心好學所感動,兩人越談越投機。
與我同生于1970年的曉之,自幼學習書法,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美術系。1970年結業于中國國家畫院梅墨生工作室。好古玩,喜收藏文房及文字磚、碑刻。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省和市地比賽及展覽,發表于各類美術學業報刊雜志。
其山水畫作遒勁清新,用筆用線極為謹嚴,又能隨勢置景,頗得古人心法。格調以水墨為上,清新高雅,淋漓盡致。其書作落落大方,選宕生韻,醉意超然,猶如列子御風,自由自在。
去年我赴桂林,他取洞中三花熱情地招待我,亦如他到北京一樣兩人皆大醉幾次,每次清醒后便相視一笑,第二日接著喝。清醒之余,看彭兄收藏有元、明、清青花瓷碗或碎片,有名碑帖各種老墨,碑拓上還有彭兄的考證題跋。通過看他的收藏與作品,令吾大開眼界,受益良多,更進一步了解了彭兄的學識與襟懷。
閑之余,彭兄喝茶讀書,又有一些學畫的朋友常常交流切磋。或外出寫生,或品茶揮灑,日復一日,不改初衷。選擇好的環境造就嚴謹而快樂的學風,追求純凈的畫風漸使內美不斷升華。
桂林山水孕育了一大批著名畫家,國畫大家齊白石、黃賓虹及中國繪畫許多大家無不受它的啟發、點化,運之筆下。曉之也不例外,他生于斯長于斯,可隨時投入山水畫卷的懷抱,寫生取法,令人羨慕。
桂林山水美,三花酒兒醇。曉之兄品著純正的洞中三花,暢談著國畫的傳承與發展,已沉醉于其中久矣!曉之兄的書畫,如同洞中三花的醇味,清新脫俗,天然本味,漸老漸辣,沉厚夠勁,令品者回味不已!
因,墨筆舞,醉三花,彭君,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