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逸韻——鄭州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 7月30日至8月7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三樓中心展廳李放教授魏碑風格的作品,篇幅巨大,風格鮮明,顯示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創新,引起了美術學界和書法學界的高度關注。
31日下午,由《書法導報》社和鄭州大學書法文化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李放教授書法作品研討會”在中國美術館一樓貴賓廳舉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守安、著名書法家李剛田、北京大學教授張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倪文東、劉成紀、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秦英君、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歐京海、《光明日報》要聞部主任王大慶、《中國書法》雜志社編輯部主任朱中原,《書法導報》副總編姜壽田、知名書法理論家西中文和來自中央直屬機關書協的孟云飛教授、武警部隊政治部的王鵬江教授等三十多位知名專家和多家媒體的代表出席研討會。
李放,書法博士,師從書法大師歐陽中石先生。現任鄭州大學教授、書法學系主任、美術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學術專著《蘇軾書法思想研究》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
李放教授長期致力于書法教育和理論研究,人稱“書界隱者”,是鄭州大學書法學專業的創始人。他書法以“全”、“精”、“雅”著稱,功底深厚,諸體皆能,尤以魏碑、行草見長,風格典雅。此次展出的5件作品以北碑風格為主,突出了剛勁、厚重的個性特征,贏得了參觀者和與會專家的廣泛贊譽。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光明日報》、《工人日報》、《中國經濟時報》、雅昌藝術網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一時間,李放書法名動京城!
李放教授此次亮相中國美術館的書法作品:
1、行書長卷陶潛《桃花源記》,為書家博士期間的課業之作,寫于2007年。前有歐陽中石先生題跋,甚為珍貴,此次展出為該作首次面對公眾。


2007年,32cm(高)360cm(寬)
2、魏碑曹操《短歌行》,一丈二尺,四條屏。書家繼承北魏造像書風,突顯方筆刀劈斧削之力度,字大如斗。而結體力求平正,一派正大氣象,而有別于北魏造像之民間書風。此等鴻篇巨制,令人嘆為觀止!



2015年,98cm(寬)365cm(高)
3、魏碑范仲淹《岳陽樓記》,八尺整張。書家借鑒了《爨龍顏》的寫法和鄭板橋“亂石鋪階”的布局,以墨色之枯潤濃淡的變化來顯示行氣,作品蒼勁茂密,參差錯落,氣象森然。
2015年,122cm(寬)248cm(高)
4、行書曾鞏《墨池記》,八尺整張。主體部分,書家以魏碑筆法作行草,后以章草為長款,此作以學養功力為根基,以碑帖融合為特色,風骨凜凜,古雅自然,別開生面。
2015年,122cm(寬)248cm(高)
5、行書《臨褚遂良、虞世南帖》,九尺條幅。也是一件援魏碑筆法入行書的精品。
2015年,46cm(寬)275cm(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