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2015年12月3日下午,《自在途程——靳尚誼油畫語言研究展》在北京的中國油畫院美術館開幕,展出著名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從1950年代到今年的77件作品。此次展覽是第一次全面回顧靳尚誼先生在油畫語言方面的研究歷程的學術性、探索性展覽。展覽將從2015年12月4日持續至2016年1月3日。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代表主辦方致辭

策展人余丁致辭

靳尚誼先生致辭
本次展覽將展出77件油畫作品,分為五個篇章,第一篇章是“線條與色彩的樂章:踏上現代主義之路”,第二篇章是“造型與格調的變奏:借鑒前輩大師之法”;第三篇章是“中西繪畫交響:研習傳移摹寫之道”;第四篇章是“語言與技巧的合聲:拓展油畫創作之徑“;第五篇是“現實與意象的回旋:寫生敲開藝術之門“,以倒敘的方式呈現靳尚誼在不同時期所研究的繪畫基本問題。
新作要補“現代主義”的課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展出靳尚誼2006年以來創作的13幅新作,其中包括2015年最新創作的《途中》、《蒙古族公主》兩件作品。靳尚誼先生通過對近代以來中國繪畫發展歷史的研究和反思,認為中國沒有經歷較為完整豐富的現代主義藝術啟蒙和發展就直接進入了后現代觀念藝術,造成了藝術語言、社會接受度上很大斷裂,因此提出“中國藝術要補現代主義這一課”,他也身體力行,近年特別是對中國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中的“線”、色彩和構型進行融合實驗,創作了一系列新作。
另一大亮點是將呈現之前從未展出過的靳尚誼早期寫生、臨摹作品,比如他極少面世的7件臨摹敦煌壁畫的作品。1978年,在常書鴻先生的帶領下,靳尚誼在敦煌臨摹壁畫,留下一批用油彩模仿中國古代壁畫的作品,見證了他對于油畫色彩和造型的探索和與中國傳統美術融合的嘗試。

開幕式現場

著名油畫家鐘涵先生出席開幕式并參觀展覽
六十年不懈探索和實驗
本次展覽全面呈現靳尚誼從1950年代以來在油畫藝術上各個階段的探索和思考,從他1950年代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求學期間接受國內教師、蘇聯派來的油畫家馬克西莫夫等人教授的蘇派寫實畫法,并在之后多年的創作和教學中不斷摸索油畫的造型、色彩等,1978年后參觀歐洲古典油畫后探索古典風格的肖像創作,引領了古典油畫語言的回歸和發展,對當代學院派藝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到1990年代以后他有開始研究中國傳統繪畫構圖、元素和油畫語言的融合,油畫藝術和當代觀念藝術的互動發展、現代主義油畫的語言實驗等問題,并以自己的繪畫實踐做出了具體而微的回答。
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余丁院長認為“靳先生是個對藝術語言有高度自覺、高度敏感的藝術家,始終關心造型、空間、色彩、畫面結構等繪畫基本問題,這也正是展覽主題“自在途程”的所指,通過這個展覽也將讓文化界、學術界可以借此對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有新的思考和認知。”

開幕前夕,靳尚誼先生接受人民日報、京華時報、中國國家藝術網等媒體的專訪
資料:
靳尚誼,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畢業于中央美院繪畫系;1957年結業于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并留校在版畫系教授素描課;1962年調入油畫系第一畫室任教,先后擔任中央美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現為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美協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是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學派創始人。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并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