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劉勰《文心雕龍•序志》
文心,就是寫文章所用的心思。7月7日至13日,展覽《文心》于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舉辦,類比《文心雕龍》對語言文字的推敲琢磨,展覽在水墨領域展開探討。13位藝術家的59件作品將于關山月美術館一樓中央廳及C展廳以不同年齡層、不同題材、不同手法之間的“對話與對畫”呈現“水墨”在藝術實踐中的多樣可能。
“水墨”可能性的多層次實踐
參展的13位藝術家中,出生時間從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不等。兩代人經歷的是中國社會和文化發生重大變遷的歷史時期。今天,在“新水墨”的概念不斷受到質疑,當代藝術形式豐富多樣的語境中,獨立的思考和實踐更能體現創作者其“文之用心”。展覽以“志隱”、“矜重”、“沉吟”、“鋒發”四個主題,從經典中汲取養分,以全新的創作形式,根據關山月美術館展覽空間因地制宜,實現多樣可能之間的對話與對畫。
志隱,陳湘波、陰澍雨、劉琦三位藝術家呈現古意在當下的生發,爽利的畫面、柔韌的筆觸、鮮明的色塊,多元的形式喻以復雜的情愫,志以定言,情繁辭隱;矜重,董小明、馬駿、潘汶汛則以懷古之筆意情趣與當代技術手段互動,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沉吟,宋玉明、黨震、杜小同,明確的個人風格標榜藝術創作獨立思考的氣息,博喻釀采,遠邁不群;鋒發,文禎非、涂少輝、曾健勇三位藝術家在保證明確的藝術形象的同時,在抽象、裝置、雕塑等多個層面的互動上拓展“水墨”的邊界,文潔體清,習亦凝真。特約藝術家楊東鷹,則以現代兼備古意的雕塑和實用器作品串聯整個展覽,引導“文心”之線索。
對話與對畫,一種溝通的實踐
展覽的四個部分“志隱”、“矜重”、“沉吟”、“鋒發”均取自《文心雕龍》。借古人之言簡意賅,每個主題由一位年長藝術家領銜與兩位年輕藝術家作品互動。展覽的趣味在于今天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時代中,兩代人的創作在手法和形式上難以用年齡的幼長來區分。50、60后藝術家作品中呈現的活力不亞于70后藝術家;70后藝術家對傳統意義和價值的追求也亦不弱于前輩。
突破“水墨”的局限,《文心》展覽從營造和拓展兩個方向重建傳統水墨情境。展覽現場以家具、奇石、文玩、植物等形式復原清雅文人環境,并有影像、雕塑、浮雕等手段的拓展來探索水墨的多樣可能。
策展人朱小鈞說:“水墨藝術一直強調傳承,兩代藝術家的展覽多以師承關系出現?!段男摹氛褂[在征集方案的時候就令人興奮,展覽現場的效果更是令人驚喜。兩代藝術家的對話與對畫重新建構了我們對‘水墨’這個領域的認知。”
《文心》,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
展覽名稱:文心
展覽時間:2016年7月7日——7月13日
展覽地點:關山月美術館一樓中央廳、C廳
藝術家座談會:2016年7月8日下午14:30
開幕時間:2016年7月8日下午16:00
策展人:朱小鈞
主辦單位: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
承辦單位:北京大道融元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參展藝術家:(以年序排列)
董小明、宋玉明、陳湘波、文禎非、曾健勇、杜小同、黨震、陰澍雨、馬駿、潘汶汛、涂少輝、劉琦
特邀藝術家:楊東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