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樊城區政府與深圳文化產品進出口行業協會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投資15億元的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落戶襄樊。該產業園將以米芾書法藝術為切入點,挖掘與整合中國書法藝術資源,通過孵化功能推動其產業化發展進程,打造集文化、旅游、創意產業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文化新區。
樊城區旅游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深入解讀創意產業在襄樊聚集的背景和將給產業發展帶來的重要影響,并介紹樊城區政府推動該新興產業發展的規劃。
定位:打造米芾文化新地標
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目標是發展成為襄樊乃至湖北的文化產業園區的示范性工程,打造米芾文化新地標,通過舞動米芾文化這個龍頭,培育、帶動襄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為何取名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據介紹,借助于米芾的名人效應,賦予項目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助于迅速提升項目的品牌價值。產業園位于月亮灣公園以東,依米公祠正南沿江十里棧道而建,并與米公祠形成一個整體,故取名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米芾號稱鹿門居士、襄陽漫士、米襄陽等。米氏作畫,善于用大小墨點描繪錦繡河山,正所謂“米點山水,自成一派”,在藝術上開創了新的風格。米芾書法尤以行草見長,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在中國書畫藝術史上頗具影響力。以米芾書法藝術為切入點,整合中國歷代書法名家資源,可以迅速樹立以書法藝術為主旋律的藝術產業導向,并以此帶動其他藝術形態的產業化發展。
同時,產業園將以藝術產業化帶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立足襄樊本土特色書法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開拓形成包括書法、油畫、版畫、國畫、雕塑、漢江石和民間剪紙、影視動漫等藝術創意產業鏈。
特色:文化產業孵化基地
根據初步規劃,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在建成后將是具有多元化藝術創意產業鏈整合功能的產業孵化基地,是集文化藝術創意產品的研發設計、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產業高峰論壇、旅游觀光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產業園主題項目為米公祠改造和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園建設。
米公祠改造,即對米公祠及其周邊區域進行整體改造和建設,突出米公祠文化核心內容,使之成為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運營產業發展的服務中心。
米芾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器是米芾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的基礎,是整個文化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功能為:孵化一批具有創新理念與市場意識的藝術產業化項目,形成初步的產業研發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物流配套中心、人才聚集中心以及文化產業管理服務中心,為今后文化產業的延伸發展引領示范帶頭效應。主要包括建設米芾藝術酒店、米芾文化藝術公所、米芾當代藝術館、書法藝術博物館以及藝術公社等。
展望:實現產值20億元
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規劃用地253畝,園區建成一年后將形成新興媒體、創意設計、影視動漫等產業鏈,500家以上企業入駐園區孵化,年產值約5億元。通過重點培育和孵化,引導企業進入基地進行產業化運營,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實現產值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500人。
深圳文化產品進出口行業協會稱,創意產業園將為從事創意產業的人群提供一個廣闊的舞臺,比如提供創業的經營場所,提供配套的產業扶持政策,提供項目的研發設計支持,提供產品的市場銷售支持,提供配套產品的生產供應支持等,使項目從創意到生產到銷售都享有專業的一條龍輔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