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山與水的世界——田淼作品展》于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798藝術園區的“橋”藝術中心隆重拉開帷幕。由于業界人士關注已久,關于展覽的消息早已被20多家北京知名媒體提前報導,美術批評界的四位著名批評家(策展人、知名批評家賈方舟先生,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徐虹女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王端廷先生、知名教授楊衛先生以及清華大學美術館的葛秀芝女士。)在展出現場做雅昌網的“藝術家圓桌”專題節目,對田淼先生的作品及其風格展開學術研討會。開展當天,就有幾百名喜歡山水畫的人士前來觀賞。本次展覽持續展示10天,也恰逢元旦放假,幾天來,出入于藝術中心的書畫愛好者絡繹不絕。

圖釋:北京798“橋”藝術中心門口
山水是中國傳統畫中常見的題材,也是中國大地中最易見到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中國古今畫家們創作的山水畫圖式可謂多種多樣,但總體來說,多見宏觀式山水圖式。而畫家田淼先生則獨辟蹊徑,從微觀上對山水做近距離的局部體察,勾畫出山與水在瞬間中的不同變化形態,如神來之筆畫出非同一般的山水模樣,這種解析式的畫法猶如一股“清泉”注入到傳統書畫界,引來了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圖釋:從左至右分別為:魏楚予 文國璋 田淼
田淼先生經多年仔細觀察認為:孫子兵法講“水無常形”,其實,水是有形的,否則,我們就看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的形態是多變的——不僅它的形狀瞬息萬變,而且,構成其形狀的結構規則也在不斷變化。這種于無形中有形,于無規則中有規則的自然現象恰恰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使他的思維從傳統畫法的既定程式中脫離開來,單獨畫“山”和“水”,開拓了嶄新的解析式山水畫法——寫實與寫意并用,將山水的潛在特性得以淋離盡致的展現,讓其更加貼近當代人對于自然的真實感受。這種畫法不但使田淼先生本人在每一次創作中都有新發現,獲得新鮮感,還促使他的創作領域不斷擴大,獲得了更多的創作人生的樂趣。
本次展覽的藝術支持,中央美術學院資深教授文國璋先生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藝術是多樣性的,發展即是創造,順勢而為,性情自在其中。通過田淼先生的畫作,我們看到時尚是易逝的, 但藝術創作中的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浪漫主義,表現主義將永無終點!”

圖釋:雅昌網在展覽現場舉辦“藝術家圓桌”專題節目,四位美術界著名批評家熱列討論
摒棄傳統視覺圖式,注重景物的個體考量,加之對藝術語言的探索和實驗,運用中國畫旳畫材與工具,又從西洋繪畫中大膽吸取造型與色彩的專長,從傳統中汲取養分,于創新中生發新的血液,廣泛吸收不同畫種、不同藝術形式的表現方法,逐步形成自已獨特的藝術風格,這就是田淼先生的畫。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本次展覽的布展形式也別出心裁。很多現場人士都注意到:表現山的眾多畫作集中陳列一面墻,呈現出“山”字形的方陣;而表現水的畫作呈兩排曲線陳列,充分表現出了水的自由流動之態。這種手法充分體現出策展人的智慧,暗合展覽的主題——一靜一動現大美。
2016年12月31日是田淼先生最有意義的一天,同時也是本年度書畫界具有創新意義的一天。正如曾創作著名油畫《求索》(為毛主席作“在臥榻上讀書”的肖像)的知名畫家魏楚予先生所言:田淼先生獨創的解析式山水畫,山與水的畫面都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特別是他對水的描繪,是獨一無二的,必將在業內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