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中國油畫》雜志、浙江省油畫家協會、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協辦單位:寧波市奉化區人民政府、寧波美術館、寧波藝心美術館、寧波奉化溪口尚品畫廊
展覽時間:2017年6月21日—7月2日
展覽地點:寧波美術館一號展廳
前 言
油畫是中國人認識西方藝術的重要橋梁,在國人心中,油畫藝術具有天然的西方氣息,西方油畫藝術一直是中國人學習、取法的對象。如今油畫逐漸成為自由表達現當代中國人所思、所想的重要情感工具。油畫西洋味道雖存,但不再是遙遠的“他者”。油畫逐漸成為了“中國藝術”的一個門類,一個屬于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油畫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文化交匯的縮影:從明末的排斥、鄙夷,到清朝的獵奇、喜愛,再到近代大規模的引進、學習。油畫在中國的境遇,反映著中國人面對強勢文化之時,所展現出的困惑、反思、進取以及自強的努力。歷經百年,在幾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下,中國油畫界人才輩出,杰作如云。中國油畫家以自己的藝術實踐,豐富、發展了油畫的藝術語言,結束了一味向西方學習的狀態。無論是形式技巧還是學術批評語言,中國油畫都具有了鮮明的本土特色,對油畫藝術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終屹立于世界油畫藝術之林,取得了與西方油畫平等對話的權利和資格。
中國的油畫從欣賞者寥寥,發展到廣為國人欣賞和喜愛的畫種,從習者數人,發展為一個龐大的油畫家群體,這一切都與中國的油畫教育密不可分。經過百年的學習、思考以及探索,中國的油畫從一個小畫種、小學科,逐漸發展成學科完備、體制健全,師資力量雄厚的大畫種、大學科。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學會講演中明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從此拉開了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序幕。在蔡氏思想的指引下,不僅成立了專門的藝術院校,而且創辦了各式師范類美術教育,從此中國美術告別了傳統的作坊制、工匠師徒制,轉向了以學科為主體,以班級為組織形式的現代教育機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救國存亡的思想背景下產生的蔡氏“美育”思想,及近代中國的美術教育,從其創建伊始,就確立了美術史是一門人文主義學科,凸顯著藝術家的人文主義關懷。
現階段以專業性院校和綜合性院校為主體的中國油畫教育中,師范類雖然屬于后者,但“美育”精神內核,凸顯了美術教育的社會責任性,顯然對師范類油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換言之,師范類有畫家兼具兩重身份,首先他是一個教育家,其次他還是一個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的藝術家。他們不僅要創造和傳播美,擔負起藝術先鋒的角色,還要承擔提高全民審美的重任。這近乎苛刻的要求,不僅是師范類院校的油畫家的天職與使命,也時刻激勵著、鞭策著他們,以實際行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教育家的身份,使得師范類油畫家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而油畫家的身份則使其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二者的結合,不僅造就和促使了這些藝術家所具有的時代性和創造性,也從某種意義上,使得他們更加凸顯著時代的特征,以及油畫在中國的特殊使命和價值。
本次由《中國油畫》編輯部、浙江省油畫家協會、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等聯合舉辦,寧波市奉化區人民政府、寧波美術館、寧波藝心美術館、寧波奉化溪口尚品畫廊協辦的“第二屆全國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名師邀請展”,是在延續上次邀請展的基礎上,全國師范類油畫教師的第二次集體亮相。此次展覽以距上次想去十年之久,在這段時光中,無論是學術理念、藝術創作還是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亟需要一個合適的平臺,讓各個兄弟院校在一個平臺上,對當今師范院校油畫的發展,進行一次全面的審視、交流、探討與總結,為今后師范院校油畫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本次邀請的油畫家,都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實力派畫家,無論是在實踐教學還是藝術創作方面,這些藝術家都具有深厚的造詣。其中,這次我們特意邀請了戴士和、楊勁松、楊參軍、賈滌非、孫景剛、王琨等名家,這些全國知名畫家的加盟,使得此次展覽的層次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相信此次展覽,不僅會對油畫創作有所促進,更加對今后油畫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建設價值和意義。
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邱興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