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26日,由中國文物網發起,今日中國、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香港文匯報、華夏時報、鳳凰網、中國文化傳媒網、千龍網、新浪收藏、網易、央視網、騰訊儒學、雅昌藝術網、環球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等20多家媒體共同參與,聯合推出的“2017年度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國家寶藏》引發歷史文化熱、鼓浪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再次引發“故宮跑”、汝窯洗拍出天價成為中國最貴瓷器、2017年頻頻引起全民看展潮的“博物館熱”等等這些文物事件構成了中國文物的2017,有些事件也引起了廣泛熱議和關注!回首即將過去的2017,這一年是中國文物事業發展的“豐收年”,文博事業蓬勃發展、成就斐然,“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更是為中國文物事業打開新局面,同時2017年也是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歷經嚴峻考驗的一年。
作為中國文博領域的專業媒體,中國文物網秉承“繼承、發展、傳播中華文明”的宗旨,大力宣傳中國的文博事業,在2017年追蹤報道了眾多文物和文化事件。在2018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國文物網與諸多合作媒體共同推出“2017年度中國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誠摯邀請所有熱愛中國文化、關心中國文博事業的網友與我們一同回顧、總結中國文物界的十件大事,為中國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事業增磚添瓦,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正能量!
中國文物網編輯部篩選出“鼓浪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江口沉銀遺址出水上千件文物”、“國家文物局鼓勵民間合法文物收藏”、“現實版“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汝窯洗天價拍賣成中國最貴瓷器”、“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走紅,故宮再現沖刺跑”、“四百年難尋的湯顯祖家族墓園終現身”、“跨國展頻頻引發全民觀展熱”、“新文物法正式出臺”等24個文物事件參選。從即日起, 24個文物事件將被發布到“2017年度中國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專題頁供廣大讀者網友投票評選,投票時間截止于2018年1月15日00:00。屆時,我們將推出網友心目中的2017年度最重大、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文物事件。
本次網絡評選提名事件及簡介
寶藏傳說原來是真,江口沉銀遺址出水上千件文物:歷時3個多月,4月12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結束,這次發掘面積達到2萬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余件,實證確認了民間流傳的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揭開了這一歷史事件的神秘面紗。
考古新姿勢:雄安新區用科技助力考古:在今年備受關注的雄安新區考古調查中,借助高科技手段,雄安新區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200平方公里范圍的調查,目前已經用上了衛星遙感、光電科學、導航測繪以及后期的化學分析等。
《國家寶藏》引發歷史文化熱;央視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首次播出就成為一夜之間刷爆社交網絡的話題,廣受好評。除了繼承央視的高品質,綜藝舞臺劇加紀錄片的形式演繹了國寶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傳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圖片和符號,而是帶著故事、溫度、情感寄托的存在,真正做到“讓文物活了起來”,為人們打開了了解歷史的新大門。節目中充滿趣味且邏輯嚴密的新奇故事更引來不少網友點贊。
年度大事兒:“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掀起文化活動熱潮:5月14日,“一帶一路”提出以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召開,隨后便掀起了文化交流與活動的新熱潮,其中,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再次成為專家、學者熱議的一大焦點。
未來幾年的全國文物事業發展藍圖:國家文物局發布 “十三五”規劃:國家文物局發布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詳細描繪了一幅未來幾年的全國文物發展藍圖。
鼓浪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波蘭當地時間7月8日17時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走紅,故宮再現“沖刺跑”:故宮年度大展《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再次引發了兩年前“石渠寶笈特展”出現過的“故宮跑”現象,排隊三四個小時才能一睹畫展。
四百年難尋的湯顯祖家族墓園終現身:2017年8月28日,江西省文化廳、撫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湯顯祖故里”江西撫州市發現湯顯祖家族墓園。400年難尋的湯族墓園獲重大突破,湯顯祖墓地得到基本確認。
2017全民觀展年:跨國展頻頻引發博物館熱:就在今年一開頭,法國盧浮宮126件珍寶亮相國博,緊接著上海大英展更是創下上博參觀人數之最,吸引了38.4萬人前來看展,最長排隊時長達6小時;而就在12月初,“金字塔·不朽之宮”古埃及文物巡展第一站河南博物院前也排起長隊。。。博物館間的跨國合作頻頻掀起“全民看展”的潮流。
中國最貴瓷器:汝窯洗拍出2.943億港元天價:10月3日的中國收藏市場,瓷器這一領域的價格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2.943億港元的天價成交,創下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成為中國“最貴瓷器”。
國內最大“文物醫院”故宮文物醫院開張——現實版“我在故宮修文物”:12月初,國內最大文物“全科醫院”——故宮文物醫院正式開張迎病患,專醫文物疑難雜癥。新落成的故宮文物醫院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專業人員數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
新《文物法》正式出臺: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作出修改,新《文物法》于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
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臺上線,網上舉報幫文物“早點回家”:11月16日,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臺正式上線。信息平臺助力“走失”文物早回家。
甲骨文走向世界,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文獻記錄,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禱的文字。從此中國的甲骨文成了世界的甲骨文。
西域都護府城址遺跡揭開謎底:就在新疆輪臺:12月10日,備受關注的兩千年前漢代西域都護府地理位置終于現身,在我國幾代考古工作者多年不懈努力和苦苦尋找下,西域都護府城址遺跡確定就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10余處古城遺址中的一處。
互聯網助力文物事業:“互聯網+”讓文物活起來:12月5日,國家文物局與百度、騰訊、網易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國家文物局與合作企業將以中華文明的傳播與弘揚為原則,通過觀念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加快推進互聯網與文物資源的跨界融合,讓文物活起來。
民間收藏福音:國家文物局多次召開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座談會:今年以來,國家文物局先后召開3次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座談會。國家文物局將針對民間文物收藏存在的瓶頸問題,在加強保護管理、支持合理利用、活躍市場流通、保障合法權益等方面采取積極舉措,引導、鼓勵民間收藏文物更好發揮作用。
好事兒連連:山西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聚落遺址獲世界考古論壇大獎:我國兩個史前遺址——山西陶寺遺址和湖北天門石家河聚落遺址分別獲得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的“重要考古研究成果獎”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
盜墓大案紛紛被破:國家文物局重拳打擊文物犯罪:今年的文物被盜事件頻頻引發熱議:陜西“鉤弋夫人”墓被盜大案終被破獲,上千件文物被追回、安岳唐代佛頭被盜案嫌犯獲刑5年、盜墓祖師爺被判死刑,國家文物局加大力度打擊文物犯罪。
中國高票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11月14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行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大會第21次會議上,中國以128票高票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任期為2017年—2021年。
劉亞樓故居遭強拆事件終于有交代:國家嚴厲打擊文物破壞:去年引起廣泛關注的劉亞樓故居被破壞事件終于有了結果:11名干部被追責;而就在今年1月4日,因漢墓群性質惡劣損失嚴重,國家文物局又約談了汝州市政府。。。2017年,國家文物局加大力度打擊文物破壞。
故宮售票處結束92年歷史,實行全網售票:在故宮博物院成立92周年的今天,“故宮博物院售票處”正式退出歷史。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宣布,從10月10日起,故宮正式實行全網售票,每天8萬張門票全部網上銷售,關閉現場售票窗口。
2400年前的寶馬房車,河南新鄭出土豪華車馬坑:2017年2月開始發掘的鄭國三號車馬坑,經過近10個月的發掘,2400多年前的“香車寶馬”露出真容。其中一輛鞍車形制之大、裝飾之豪華,類似現在的房車,車廂寬1.6米,長兩米多,能躺能坐能睡覺。
浙江揭曉2017年度八項重要考古發現:2017年浙江省八項考古重要發現的評選現場云集了省內眾多考古大咖,專家們在評選現場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觀點“交鋒”,場面一度十分火爆。12月18日,浙江省八項考古重要發現終于揭曉:寧波奉化下王渡遺址I期發掘、寧波大榭史前制鹽遺址Ⅱ期發掘、良渚古城鐘家港及池中寺遺址、紹興平水鎮蘭若寺南宋墓地、永嘉坦頭唐代甌窯遺址、開化明代龍坦青花窯址、杭州西湖景區南高峰遺址、杭州市臨安區政府五代古建筑遺址8項考古發現成功入選。

2017年中國十大文物事件評選活動網址:
http://www.wenwuchina.com/2017top10/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