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鱷20年來首次舉辦大規模個人收藏展
“現在看來,我買的這些書畫,感覺也不錯,很多(作品)價格遠遠超過了我當年購買的價格。”在展有自己多年重金收藏的中國古代書畫大廳內巡視一圈后,劉益謙滿意地笑著對記者說。2010年12月7日下午2點30分,被稱為大陸圈內第一人的收藏家劉益謙及夫人王薇女士的重要中國書畫大展在保利藝術博物館正式開展,這也是劉益謙夫婦20年來首次如此大規模舉行的個人收藏中國書畫展,展出作品之全,連劉益謙自己都說:“很多作品我也是第一次這樣看到。”
從當初的艱苦創業到如今坐擁10多家上市公司,現年47歲的劉益謙已擁有“中國巴菲特”、“法人股大王”、“增發股大王”等等多種名號。而近些年他不斷大手筆地從國內各大拍賣公司購得中國書畫精品,更使其成為中國藏界的明星人物,因此這次展覽的開幕也得到國內各大拍賣公司老總的到場支持。
中國書畫頂級作品悉數展出
據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向記者介紹,此次“劉益謙、王薇夫婦藏重要中國書畫大展”囊括了古代至近現代書畫作品近60多件。其中古代書畫精品60件,包括宋畫兩件,元代書畫五件,其余數十件為明清名家巨匠的精品力作。
兩件宋畫分別為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的《寫生珍禽圖》卷和南宋蕭照的《瑞應圖》卷。據統計,海內外存世徽宗畫作20余件,多藏于各大博物館,其中多數畫作被專家學者認為是畫院中人的“代筆”之作,其親筆畫作寥寥無幾,而此卷恰恰是專家學者們一致公認的徽宗親筆。
此卷不僅展示了作為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畫家萬機之暇寄情翰墨的閑情雅致,而且顯示出北宋末以蘇東坡、米芾、文同等人為代表的文人畫風對北宋畫壇的巨大影響,昭示著文人畫漸為宮廷所接受并逐漸崛起。20世紀,對宋徽宗書畫情有獨鐘的近現代工筆花鳥畫大家于非闇及書畫鑒藏家朱省齋、張珩、徐邦達、謝稚柳等均認為此卷為徽宗親筆。
在劉益謙、王薇夫婦的藏品中,明清書畫家的作品占有很大的份額。其中明代吳彬的《十八應真圖》最為引人注目,在晚明畫壇,人物畫方面興起一股變形主義畫風,吳彬無疑是其中的代表畫家之一,其所作佛道人物,造型奇偉譎詭,變相萬狀,極富奇思巧趣。該卷為清宮舊藏,著錄于《秘殿珠林續編》,后為比利時尤倫斯夫婦收藏,現轉手易主,為劉益謙夫婦所有。開幕式現場,我國著名書畫鑒定家、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先生高興的稱呼這叫“風水輪流轉”,如此珍貴的作品回到中國藏家的手中,確實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劉益謙、王薇夫婦庋藏的大多數書畫精品,或流傳有序,或見諸于歷代書畫著錄,其中清宮內府所藏,經《石渠寶笈》諸編著錄的就多達三十多幅,很多作品進入近現代鑒藏家、美術史學者的研究視野和著述中。
屢屢斥巨資拍下真跡靠感覺
古代書畫收藏的門檻很高,而劉益謙卻能將其中眾多頂級書畫作品納入囊中,除了有錢有膽,劉益謙靠的又是什么來判斷真偽以及收藏價值呢。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劉益謙向記者解釋說,靠感覺,在預展上他走一圈下來,基本就能對作品的好壞有個大概了解。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劉益謙的這種感覺卻時時透著他對整個拍賣行情的掌握和研究。他說,現在的拍賣市場已經規范很多,在預展上看標價的高低就可以基本相信作品的好壞,因為“一萬元的東西不可能賣到上千萬”。“一件作品,在私底下交易2000萬,我不敢買,但是在拍賣場上,有眾多專家、藏家見證,賣到4000萬,我也敢買。”劉益謙解釋說。
“好東西要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在古代,書畫收藏往往秘藏于深宮內府,或為豪門權貴所秘玩,而如今很多藏家對書畫作品也是藏而不露。劉益謙、王薇夫婦此次將多年斥巨資收藏的藝術珍品免費向普通大眾展示,不僅讓大眾看到國內私人收藏家的鑒藏品味,也顯示出劉益謙夫婦作為藏家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濃厚的文化情結。
劉益謙、王薇夫婦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說到,展出本身是一個讓人家認同的過程。有了財富也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買了東西自己看和拿出來給大家看,感覺是不一樣的。將這些作品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共享,一起來欣賞中國的文化,對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也會起到一個推動作用。
據介紹,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1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