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希銳 ,字貫一 、玄石,1948年生,甘肅省禮縣人 。自幼接受過較嚴格的書寫訓練,六十余年來臨池不輟,書法興趣不減,工余閑暇常以習字臨帖、研習書論為樂事。從楷書入手,繼而行草,兼修篆隸,猶擅草書。學經典摩古意,采百家之長,不拘一格又中規中距,書作曾多次在軍內外書展中獲獎。
心與理應,含道守貞——王希銳先生書法作品探析
王希銳先生行書風格典雅而舒展,行筆之間的對比明顯,這一方面突出了主筆的表現力,成就了雅正、勁健的文人書法旨趣。獨到的創作靈感又于氣象之外增加許多空靈的情趣,作品也始終體現筆墨的獨到質感。觀其作品,書卷之氣躍然紙上,更重要的是,在其書法作品中始終表現出了一種對書法創作本體的不懈追求,表現在作品之中便是一種孜孜以求的風格探索。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語言,“藝術性”自然是創作者要首先思考的問題。至于書法作品風格而言,則往往會被簡單闡述為一個書法家表現“個性”的真實。這一點固然沒錯,但這或許并不是王希銳先生書法風格探索的全部。

王希銳書法作品欣賞
在他看來,書法的基本元素是點畫,故而書法創作若言“個性”,首先便需要表現出獨具特色的點畫語言。在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其不斷嘗試用筆師法古帖的率真與暢達,并在師法過程中間或糅雜以行草之特有的灑脫飛揚之感。從用筆來看,王先生的運筆過程婉通圓健,寫行草如寫篆隸,盡量不失用筆的沉著氣息。此外,為了充分調動不同點畫的藝術表現功能,同時也為了將用筆的豐富性、結字的豐滿性相關聯,王希銳先生時常獨到地將點畫的邊界加以模糊,以點代面,或以線代點,面線結合。點、線、面之間的相映成趣,成就了其特有之新奇,這便是其風格創作的思想基礎。而在此基礎上的風格統一便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新奇,更是基于內心對點畫深刻理解之后的藝術探索,故不能簡單以“個性”代之。

王希銳書法作品欣賞
王希銳先生的風格特質還突出體現在其行草筆法的書寫方式上。行書運筆速度本身較快,節奏感變化十分明顯。在這樣的基本創作規律的指導下,王先生運筆過程中不斷能夠流露出其情感狀況帶動了創作用筆的起伏,根據書家情感起伏變化運用提按、頓挫、輕重、快慢的筆法。與此同時,主鋒、側鋒書寫并用,藏鋒、露鋒轉換靈活;于字體結構方面,王先生在把握結字的傳統形態規律的同時,按照自身對書寫方式的理解,追求結字視覺形式方面的變化,在富于變化的書寫過程中,偶然調整筆畫順序或是強調筆畫的減省抑或字體結構長、短、寬、窄的變化,從而使得字體結構豐富多樣,字體內部空間注重方扁、連續、正欹的不規整多邊形變化,營造出在視覺上的持續不斷的沖突感,從而為作品增加了戲劇性觀感。

王希銳書法作品欣賞
最后,王希銳先生在墨色變化方面,以筆帶墨,以墨顯筆。強調墨色濃、淡、枯、燥的豐富表現,在點畫語言之外,附加于作品更加飽滿的情緒性語言。同時在章法方面,王先生以墨色變化與點畫變化為基礎,使得行列呼應,濃淡交融,極大地豐富了其書法作品的表現力度。

王希銳書法作品欣賞
總體而言,從作品表現狀態來看,王希銳先生充分表現出了一個成熟書法家的書寫面貌。在其作品中始終表現出了純雅古樸的創作思路,心悟雅趣、注重性情的發抒仍是其思考自身書法藝術風格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目標。而不求怪誕、不事嚴整的書法語言則始終推進其書法創作向縱深發展。心與理應,含道守貞,這便是王先生書法創作的最高理想與真實狀態,也祝愿他能在未來的創作之路上走得更遠!

王希銳書法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