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0年12月18日——2011年01月18日
地點:百雅軒798藝術中心
開幕:2010年12月18日15:00
袁運甫,1933年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
1949——1952年在杭州國立藝專學習,1933年初——1954年9月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并畢業。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即在學院任教。歷任特藝系、裝飾藝術系系主任,裝飾藝術研究所所長。學院合并清華大學后,繼續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至今。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壁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學院院長。
袁運甫先生在學生時代直接獲著名藝術家林風眠、倪貽德、吳大羽、關良、黃賓虹、潘天壽、李可染、龐薰琴、雷圭元、張光宇、張仃、董希文、衛天霖等教授的指導和影響。這使他從青年時代開始,即接受了多方面的藝術營養。特別在對中國傳統、民族民間藝術與西方藝術兩大系統的比較研究中,建立了較為全面的藝術修養和認知。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袁運甫一貫重視中國傳統和民間藝術的研究。他將中國民族傳統審美情感和本土民間藝術的色彩學,注入到他的水粉畫¬創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色彩審美精神。
袁先生從六十年代起潛心研究中國畫¬的革新問題。他將西畫¬的創作和中國水墨畫¬相結合,將現代色彩學和西畫創作的認識方法注入到自己的國畫創作中去,推動了中國畫的現代化變革。他的中國畫,在繪畫的體裁、畫面的結構、墨與色的研究上,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袁先生曾以極大的熱忱進行他的“三合一”研究課題。這是涉及“法國印象主義和后印象主義繪畫的色彩、表現手法的研究”、“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畫發展過程及畫家個案研究”、“墨西哥壁畫家里維拉、奧羅斯柯、西格羅斯的藝術及對繪畫的影響研究”,并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中國彩墨畫新風格。他深入生活,以色彩和白描寫生為依托,創作了大量反映時代進程的優秀作品。
從七十年代開始,袁先生致力于中國公共藝術事業的開拓。他先后完成了各類大型壁畫、環境雕塑、景觀等公共藝術作品。其中包括:“北京太廟國家禮器《中華和鐘》、人民大會堂壁畫《千里江山圖》、全國政協壁畫《晨曦》、香港廳《荷塘香遠》、山東廳壁畫《泰山》、中國駐香港特派專員公署大樓壁畫《祖國大地》、最高法院大樓壁畫《高山仰止》、最高檢察院壁畫《江山勝攬》、中華世紀壇大廳壁畫《中華千秋頌》與環境設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壁畫《巴山蜀水》、《萬里長城》、北京建國飯店壁畫《長江萬里圖》、四川鄧小平紀念館壁畫《峰》等。
袁運甫不僅僅是一位勤奮于藝術創作實踐的藝術家,他還是一位勤于理論思考的學者。他出版了四本論文集。六十年代由天津美術出版社的《怎樣畫水粉畫》。198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裝飾繪畫散論》。1995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袁運甫悟藝集》。2001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有容乃大》。此外,袁先生還出版了《袁運甫畫集》、《袁運甫線描》、《袁運甫彩墨畫》、《向世界博物館推薦叢書——袁運甫》等各種畫冊畫集。主編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年來的《藝術設計》、《中國當代裝飾藝術》、《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部分卷目)等重要的學術著作。
袁運甫先生先后在中國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青島美術館、南通展覽館、南京師范大學美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香港藝術中心以及國外紐約、波士頓、洛杉磯、西雅圖、新加坡、巴黎、東京等地多家美術館舉辦畫展。
2007,袁運甫先生榮獲中國文聯頒發的第六屆造型表演藝術獎造型藝術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