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古建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本周,最令人痛惜的事情,當屬法國巴黎圣母院因大火蒙受重創(chuàng)。這一事件,再次把古建筑防火問題推到了輿論的中心,再次為所有的古建筑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鐘。
大火雖然發(fā)生在巴黎圣母院,但同樣對我國有警示意義。我們在古建筑保護方面,吃過很多虧。而且相比西方,中國古建筑多為磚木結構,火災風險更大。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chǎn)武當山遇真宮主殿的火災,就是因為當?shù)厣米哉猩桃Y,將其對外出租,導致“引火燒身”。2014年,云南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大火,燒毀了古城大部分,1300年歷史的古城核心區(qū)變成廢墟,“驕傲”已成往事,這起火災是中國古建筑的巨大損失,也是對當?shù)孛癖娋窦覉@的一次重創(chuàng)。
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僅2018年國家文物局就接報文物建筑單位火災事故12起,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起,分別是西藏拉薩大昭寺火災事故、北京市頤和園瞰碧臺火災事故以及北京市清華大學早期建筑明齋樓火災事故。
一些歷經(jīng)百年風雨、千年滄桑的文物古建筑毀于一旦,令人痛惜,很多人由此明白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肩頭所傳承的沉甸甸的責任:“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諸多教訓告訴我們,一些事故很早就埋下了“地雷”,只差時機一到就會被引爆。新時期,保護好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古建筑的原始風貌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為子孫后代留下珍貴而豐富的歷史文化瑰寶是功在千秋、福澤萬代的偉業(yè)。不讓文物古建毀于一炬,必須進一步壓實責任,切實將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責任,全面實施網(wǎng)格化管理,形成嚴防死守、嚴密防控、嚴格問責的高壓態(tài)勢,構筑起堅不可摧的“防火墻”;另一方面保護古建筑、保護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要樹立全民防火意識,確保不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引發(fā)火災,共同維護我們美麗的人文風景和精神家園。(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