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震啟書法作品《中華戰疫賦》
華夏文明燦爛兮,乃千秋異寶;炎黃史冊豐隆兮,為萬古奇珍。
戰疫篇兮①、章章關死生,節節系成敗;求存路兮、條條驚天地,段段泣鬼神。
時維己亥末,歲轉庚子春。本是團圓際,翻作避瘟神。
見硝煙兮如墜迷霧;疑病毒兮似飛粉塵。舉國閉戶兮、不曉何時開此戶?眾親隔離兮、焉知哪日見其親?宅內談冠色變,院中感染聲呻。長天頓失語,大地也相瞋。皆參戰兮爭勝負,統其考兮究果因。
高層決策兮,一盤棋,逆旅行臨危受命;武漢封城兮,三重鎮,死防守補牢含辛。慨嘆官兵奮勇,淚奔醫護成仁。三山雷電緊②,四海暖風頻。八方援手兮,豈止壽光贈蔬菜;九州助力兮,多同院士捐巨薪。感同胞兮聲淚,救困者兮炭津。平凡中見偉大不勝枚舉,志愿里未知名境界更新。高情怎計?大愛無垠。遂有詩曰:
幾多血淚幾多身?
大國情懷大國民。
患難終將云化雨,
滄桑總使夢成真。悲哉!英靈痛飲泉臺酒。壯哉!國士堪稱大寫人。至哉!否去當知生命重。偉哉!中華可享世天倫。
歲在庚子正月十易其稿 于北京朝陽小萬詩齋 雪正紛飛也吳震啟
注: ①中華民族有二千年戰“疫”史,許多名家和百姓死于瘟疫。如蘇軾被貶黃州及知杭州時都曾遇瘟疫。他帶領群眾積極抗“疫”,終不辱使命平息疫情。 ②三山指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和鐘南山。
吳震啟先生簡介
吳震啟,1952年生,漢族。筆名永昊,通心堂主人,祖籍江蘇,流轉山東,生于河北,現居北京。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吳震啟藝術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聯文藝創作扶持項目評審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中國書協書法行業建設委員會志愿服務工作部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理事、《詩刊》子曰詩社顧問。中國友聯畫院副秘書長。
2006年被《當代中國》推舉為“當代中國十大杰出人物”。2008年中國美術館舉辦“吳震啟奧運詩書展”。2009年被中國互聯網大會評選為“中國十大精英博客”。2010年,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設立“吳震啟藝術專項基金”。2016年榮獲聯合國華人榜人文獎。2017年榮獲“中國發展改革領軍人物”。2018年舉辦“薪火相傳 禮贊牡丹”吳震啟陳曰德張紫薇師生詩詞書法展。
六十年來,創作詩歌總量積至萬首。詩書原創作品,先后被中國美術館、中南海、中國文字博物館、人民大會堂、中央辦公廳、廣州美術館、石鼓閣及相關人士收藏。
【編者按】
這場疫情,如同一場殘酷的戰爭,傷亡慘重,直接與間接損失不可計數。
但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國家的力量,同胞的溫暖,朋友的真情,以及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無數次讓我淚流滿面,雖不能上一線救民于水火,唯有以刀代筆,寫一些詩文,鼓舞士氣!
因為大難之時,精神不能慘淡。精神如果崩塌,既是脊梁斷裂。
況中華有二千年戰疫史,平均六年多一次,明清頻發。雖每次都傷亡慘痛,連建安七子中人亦不能幸免。
但正是所有的苦難,鍛煉了不屈的民族。也留下無數經驗教訓。
所以我含著淚,十易其稿,寫成這篇賦,致敬抗疫一線的同胞。告慰死去的亡靈,真實記錄此戰。
讓我們化悲壯為力量,同心合力,共赴時艱,贏得勝利!
讓我們充滿信心,通過此疫,對醫護厚愛三分!發揚反思精神,重新思考人生。
希望國家更強大,人民更安康。
假如我還能幸運地活著,將會更加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生命、愛自然、愛生活、愛生者之所愛!珍生者之所珍!
情急之下,定有錯漏,敬請讀者教正。
如能給您一絲慰籍,一點力量,將不負我的一腔熱血。
在此,特別感謝其圣先生力薦!
祝疫早除!國早泰!民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