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年前,老家縣城的斗室中來了幾位客人,其中有個20多歲,中等個子,臉龐黑黑的小伙子,名叫張建斌,持一大卷書法習作,讓我提提意見。作品篇幅不一,楷書、行書都有,用筆嫻熟,使轉有度,看的出來下了不少功夫,但臨帖少,受當代人的影響較深。因是初識,也就是說些多臨帖、多讀帖、多堅持的客套話。

張建斌先生
后來漸漸熟識了,其臨帖創作的作品也常見到,無論平復帖,二王手札,還是楷書,仍帶有濃重的當代人氣息。白石山人嘗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書畫難小道,然思接千載,意通古今,自有其規范與規律在,其竅在取法,其旨在貫通,舍此便易入旁門,流于江湖。于是便建議他力學虞世南之孔夫子廟堂碑,接圣人氣,究唐人法,棄舊歸零,沉心忍性,定有所成。
建斌是個聰明人,大凡聰明人,未必肯下笨功夫,但他又是個有心人,此后果真從頭做起,用心揣摩,埋頭筆耕,不數年,便成績斐然,漸露崢嶸。接連在全國首屆臨帖展、首屆電視書法大賽、全國第二屆楷書展、第二屆臨帖展、首屆青年蘭亭展中獲獎入展。今年9月,更是在全國書法作者備受矚目的第十二屆國展中,從5萬余件來稿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添列1000余件入展作品,誠非易事。
建斌為人敦厚,勤奮好學,于書法則用志專一。自虞公入手,窮心積慮,尋妙探微,梓梓以求,于法度中求靈動,于正大中求端方,深得唐人沉靜,肅穆之要旨。最擅作巨幅中楷,從容落筆,結體森嚴,通篇整肅,不激不勵。絕無拖沓扭捏之病,但見錦繡迎面撲來。
前不久,去他位于北郊劉莊的工作室——臨溪齋,見其楷書小品。溫潤可愛,精到工穩處,時見靈動妙筆,其行草書,亦用功頗深,根植圣教序,旁參顏魯公、王覺斯,開合有度,雅秀出塵。偶有涉獵篆隸書,亦法度嚴謹,不落俗套。
當今社會,以書家自居者多矣,好為人師者眾矣,其中樂于“弘揚”者眾而淺心“繼承”者寡,遍覽街頭巷尾,書法培訓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然則不知“八法”,即敢授課,不諳“中鋒”,便稱名師,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必于后學而誤導,為后世所唾罵。建斌深知,書法教學是每個書法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擔當。于臨池勤學之余,用心書法教學10余年,筆墨度人,弘道普正,桃李芬芳,功莫大焉。
建斌作品集付梓在即,囑我寫段文字,區區數百言,掛一漏萬,不能道其全豹,相信有心人,自能從其作品中感受到一個醇正、溫厚,堅韌的張建斌。
李峰于龍湖之畔
2019年11月11日深夜
人物名片
張建斌,齋號臨溪書房,臨溪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新鄉書協理事,平原示范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黃河科技學院書畫研究院特聘教授,河南五色墨書畫研究院教學總監。
2013年入展全國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展;
2014年北京首屆電視書法大賽三等獎;
2016年河南首屆楷書研究展;
2017年入展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
2017年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
2018年大宏杯首屆青年蘭亭展;
2018河南高校廉政文化書法作品一等獎;
2019年河南省翰墨中原第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獎;
2019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
2020年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入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