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已有很悠久的歷史,象形者化之鼻祖,先有字后有畫,皆從造字肇端書既是畫,畫既是書,書畫同源。漢字是世界最有生命力的文字,繪畫是世界最生動,最直觀的藝術 。
我今天講有3點,第一,“繪畫素材何來”第二,“繪畫如何構思”第三,“繪畫中的意境 ”。

書畫家劉秀榮
第一“繪畫素材何來”繪畫作品講究的就是我們想象力和理解力。一幅畫要想畫好,這過程就十分考驗我們在藝術上審美,與靈感和素材,素材何來呢?這源于我們日常生活的積累 ,我們每一筆一劃都是用長時間用心和累計下來的,比如山水畫的創作,大多數來源于大自然的景物,初學者以臨摹為主,無論是山水畫還是花、鳥、魚、蟲、動物都一樣,初學者都以臨摹為主,對臨、背臨,要臨有名的畫家或者臨你喜歡的書畫作品。臨一遍有一遍的認識和理解,直至全部基本上印在腦海里,這就叫背臨。這叫莫想騎神,日久貫通 ,往往逼肖,臨書畫貴逼真 ,尤其貴能避其熟,所謂能收能放 ,收放自如,久練久熟,熟能生巧 ,在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聆聽大自然的美,收集素材,多寫生,才能有一定的靈感和豐富的生活閱歷,再加之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這些在繪畫中都會體現出來,到珠圓玉潤之后未嘗不可自喜。
第二,“繪畫如何構思 ”繪畫藝術構思是藝術家對生活原料進行改造的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是將生活的素材在腦海中加工制作,成為一種全新的完整的藝術形象。繪畫藝術構思的具體內容,在不同的藝術種類中也不盡相同,但大體上包括選擇和處理題材開掘主題,提煉情節,直至用典型的繪畫方式塑造成藝術形象,從而使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達到完美的結合。藝術家進行創作的構思是關鍵,是要考慮畫面表現什么樣的內容 ,內容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只有確定主題和主題思想,才能進行深入的開掘。主題思想是作品的關鍵 。
天地之大,萬物挺生,山川起伏,草木繁盛,此中萬象繽紛,皆勞造化,一番布暑,世間妙景,純任自然,說的是山水畫家要想創作一幅有靈性的作品,要與自然景物結合,皴、擦、鉤、斫、絲點六字,運筆之精道。渲、染、烘、托、四字墨色之能也,籍筆力已助其色澤豐韻 。萬語千言不僅外乎用筆,用墨,用水六個字,古今多少名家被這六個字勞苦半生,作為畫家尤其是山水畫家,欲求高手,需多游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法,清代詩人也是書畫家張船山太史(詠三峽)詩云 :“石走山飛氣不馴,千峰直作亂麻皴。變他三峽成圓畫,萬古中無下筆人。”此話說山之形式千變萬化,不可思擬之妙,所以中無下筆人也。畫山得此詩。可悟心造神奇也。以上是我引用了我家老爺子清代書畫家松年在“頤元論畫”里所寫,大家可上網查看,一閱可茅塞頓開 。我國的傳統畫其一,講究筆韻生動,其二,骨法用筆,我們不僅有創意,有感情,并且要通過思考把掌握好與自己意念相結合,突顯個人風格,才能牽動觀者情懷,還要符合時代特征的發展。要表現在畫面上,構圖要嚴謹,遵循畫中人物大小,畫面的布局,顏色搭配都要非常講究,具體到繪畫技法上,可以表現在虛實,空靈,似影似現,可讓畫面空靈 ,也可讓畫面豐富多彩,讓欣賞者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從抽象中想到了形象的情感,能達到畫中有韻,百看不厭,這就是藝術的表現,山水畫追求的是自然美感。中國傳統山水畫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和完善,山水畫家們表現的內容極其豐富多彩 。
第三,“繪畫中的意境 ”淺談山水畫的意境,意境在山水畫中的重要核心,一幅好的有意境的山水畫,他把觀者帶入畫中,讓你心曠神怡,并使觀者在遐想中與作品交融吻合,達到心神美妙的境地。意境作為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一種重要概念。追溯它的淵源,眾說風云,據歷史記載,他作為一個美學概念正式被確定下來是在晚唐五代時期,在這個時期,繪畫領域里開始涌現出一大批文人畫家,他們當中有很多人不僅是繪畫藝術實踐者,也是從事意境美學研究者,其中有一大批文學者,詩人和學者在實踐過程中,那些文人畫家們崇尚“任自然 ”“返質樸”老莊思想主張個性抒發,強調主觀意趣傳達,鄙視 對自然景物毫無意義的模仿。他對意境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從此意境成為了畫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標 。
古往今來,繪畫都強調一種意境美。欣賞者通過意境領悟畫中之意,畫中之情,畫中之景,畫家通過描繪各種景物,將其所感、所思、所悟轉化為可以讓欣賞者感知的視覺,來表達自己思想的情感所形成的藝術境界。繪畫是否具有意境,是衡量具有藝術美的一個重要標準,這也是繪畫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中國山水畫意境特別注重筆墨神韻。我國傳統山水畫家追求的是大格局,大氣象,大境界,突出畫面整體的神韻 ,注重畫家的意趣和意態的表達 ,體現畫家主觀情感和文化精神的內涵,中國山水畫筆墨程式是畫家長期實踐的結果。它是根植于中國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精神,主要山水畫是以黑白為主來構成的藝術,加之生宣紙的奇妙滲化,不確定性和魔幻的可遇不可求,體現了山水畫所追求的筆墨中的韻涵,韻律,與大自然美妙和諧共同構成的美 。
其實意境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客觀自然,是實的形象與虛的聯想結合,畫家創造景物形象是實,人們由此 產生的聯想是虛,形象產生的意象,物象境界是虛與實的結合,對于意境的營造是山水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 。
中國的山水畫的意境是傳統的中國民族精神。人民自古崇尚自然,愛好自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豐富的傳統文化,獨特的民族風貌,巧奪天工自然景物,由于這種特色使我們能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只,并保持具有獨特的民族藝術精神永久不衰的走向世界 。
非常感謝老師們的聆聽。因水平有限,有寫不到之處,老師們多多包涵。謝謝!
(本文為書畫家劉秀榮老師在2021年1月中國國家藝術網第八屆藝術家發展論壇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