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平(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美協副主席、中國美協理事)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美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的指示,為學生美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的信中,他進一步強調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
加強美育,對于基礎教育初期的兒童尤為重要。相比其他藝術門類,美術是唯一可以由兒童開始就作為原創主體,幾乎覆蓋所有視覺圖像的學科。如能正確引導,不僅有助兒童打好全面發展的基礎,也關系到整個國家未來是否具有創造性、創新能力的關鍵問題。
發達國家都將藝術文化教育看作是國家的軟實力,作為基礎教育,兒童和兒童美術教學更是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習領域受到普遍重視。研究表明: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藝術已經成為科技發展的動力。只有尊重兒童天性并加以引導,他們才能將來在自然、生活和藝術中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并能夠在核心科技領域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然而,隨著藝術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社會上的兒童美術考級再次濁流涌動,且愈演愈烈,由此產生的錯誤導向,帶來極不和諧的負面效應。延續20多年的兒童美術考級對我國美育的推進已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也為國內外藝術教育界和有識之士所詬病。
案據:兒童美術考級的危害必須引起重視
一、考級的價值取向與美育的精神背道而馳
兒童美術考級的形式與內容等同于成人的基本技能,是將鮮活的少兒美術教育變成僵硬的技能技巧,誤導人們對藝術、藝術教育和藝術作品的認知。不要求兒童去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發現美好的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想象和創意,只求一考定級。兒童美術考級的本質上是反教育,其做法與黨和國家未來發展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教育目標相背離,與美育教育思想相去甚遠。
二、考級誤導藝術素質測試和美術評價標準
兒童美術考級影響教育評價,教育評價關乎教育發展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要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
美術考級的評價標準,顯然抹殺了少兒美術的差異性,造成美術表現的同一性,更談不上對兒童成長階段心理情感的尊重,不但不能配合核心素養的全面教育,還會干擾學校全面的美育目標,同時也誤導了家長和學生對藝術的認知。
教育和評價應該是統一的行為,而美術考級方并不參與包括制定課程標準和實施教學等教學行為的全過程,而是強行占據了評價這一環節。不但不能準確評價,也是不公正的行為。
三、考級的做法對兒童、美術學科和教育改革的負面影響巨大
考級對孩子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單純模仿是損害兒童想象力的一把“軟刀子”,在幼小的心靈上關閉了形象思維的通道。學生按照預設好的套路去考,將原本生動活潑的藝術創作演變成了工藝品的流水線加工廠。藝評家陳默怒斥藝術考級“是進行野蠻惡劣的技工式切割……”美術史論家王林認為:藝術考級這個事做得很荒唐,讓熱愛藝術的小孩去考試,這在我看來是一種傷害。
對美術學科的傷害也是慘不忍睹的。美術不僅僅是教小朋友依樣畫葫蘆地畫畫,而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載體。考級的做法,交一張蹩腳的臨摹,讓兒童翻來復去地畫上N遍再去默寫,即便讓他們通過了考級也厭煩了美術。
考級對教育改革也是一種可怕的誤導。在不斷呼吁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的情勢下,考級把素質教育又變成了考試教育,妨礙了學生正常的課余文化生活和課外閱讀,把藝術素養的培養變成純功利的行為,要考的學,不考的不學,對藝術多元化采取排斥態度。
四、考級為利益驅動,暗箱操作,失信于民,滋生學術腐敗
考級點不具備評價的資質,盲目競爭,標準也越來越低,通過率已達96%。畫得如何無所謂,反正都有證書,導致現在模式化的作品盛行。甚至有的考級機構自己印證書,這么多的證書滿天飛,有誰來歸檔查閱驗證呢?有些培訓機構為了證明辦學質量和考級的費用分成,進行捆綁式集體報名(無視教育部關于學校不組織考級的規定)。考級助長了不良教學、不合格的老師和劣質作品的盛行,也助長分成不均的利益競爭。
不少考級機構還進行保密,阻止記者采訪。有很多反對的老師因申訴遭到孤立和排擠,大多數參加者實屬無奈。考級單位抓緊以考級為目標培養師資,擴大培訓班,造成惡性循環,這一現象特別要引起重視。
對此,我們請教了有關的司法人士。他們認為,有關兒童考級的這個問題可以提起保護未成年人的公益訴訟,從兒童美術考級對美育環境的污染、消費者及兒童權益保護入手,可以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強調兒童美術考級是違背兒童心理成長規律,以成人功利需要,誘導學童考級;導致孩子們在智力開發的寶貴時段被模式固化,影響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問題如此嚴重,應該引起有關方面更多的重視。
建議:
早在2001年,就有60多位專家和政協委員聯署提案至全國政協,建議取消美術考級。教育部也曾專門對此進行調研,最后把考級定位為“社會文化”行為,學校不組織參與,也不作為升學加分的依據。
但因為利益鏈的作用,這一荒唐的考級行為竟持續到今天,而且愈演愈烈,再不引起重視,后果不堪設想。為此,我們緊急呼吁,請有關部門下決心進行行政干預,建議如下:
一、為保護兒童權益,取消對12歲以下兒童進行各種門類的美術考級
整頓各級各類考級機構。明文公示:不準對12歲以下兒童進行美術考級。包括對用動漫、水彩、水粉、色彩、油畫、國畫等技術門類進行的考級。
考級的權威機構不能以國家名義或其他高校名義誤導群眾。政府部門應該與下屬的三產脫鉤,考級僅是社會中介組織的行為。
二、兒童美術考級不是學校核心素養和藝術測評,不得作為加分依據
對于不明就理的家長和所謂的“老師”來說,誤認為孩子多個證書多條路,無視或不知對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破壞有多大。社會藝術考級證書主要是豐富孩子們的業余文化活動,不應該是所謂的“代表國家的行為”。孩子們重在學習與運用,考級既不能直接作為藝術特長測評的依據,更不能以成年人的素養標準來衡量。而且因各個地區考官的水平差異,不可能公平公正,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參與美術社會實踐及寫生活動(其中包括正規機構公益性的展賽、服務社會的公益活動和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和對藝術作品進行評論研討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并對其進行記錄,作為以后孩子們活動課程的一個測定指標。
三、加強媒體宣傳,形成社會共識,樹立文化、教育部門的公信力
加強媒體的宣傳報道,提高全民審美認知。大力宣傳以學校教育為主、校外為輔的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培育),通過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確立總目標,牢牢把握藝術教育的正確導向,開發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從而逐步建立學生的審美觀念,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未來人才打下基礎。并且把兒童美術正確的教育思想進行廣泛的傳播,讓社會特別是家長逐漸形成共識。
希望教育、文化、工商、稅務等職能部門,在紀委的牽頭組織協調帶動下,盡快解決這項關乎我們國家美育健康發展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大問題。
進一步對相關機構、教師加強教育觀念和美育知識的培訓和輔導
大力開展美育和藝術通識教育,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用好博物館等公共教育資源,講好美術文化故事。積極組織倡導寫生活動,盡可能地貼近日常生活,用孩子們自己的眼光觀察自然,發現并表達美。加強活動課程的執行力,對相關機構、教師和兒童美術作品,做出公平公正的教育評價。
目前,國家正在基礎教育中推行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課程體系,為此極需加強校長和師資培訓和經驗交流。可以預見,這一美術教育理念和課程思想將會對我國的校內外基礎美術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
兒童畫考級拉低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藝術教育成果,如此這般,我們難以培養出中華民族的原創能力和文化自信,更難以成為創新發展的世界強國!終止此類考級的荼毒,勢在必行,功在當下,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