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涌現了許許多多富有時代氣息、風格鮮明的藝術家,他們通覽古今,以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創新,使中國書畫藝術閃耀出新時代的光芒。今天,讓我們走近齊樹亭先生,感受一位集學問、學術、學養于一身的書法大家。
“書法體現了書家的藝術修養、精神品格和審美個性,折射著中國人特有的民族文化與哲學觀念,書法以其獨具的藝術語言呈現于世人面前,彰顯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氣質。”齊樹亭先生雖已年過古稀,但看上去仍然意氣風發、孜孜不倦。

齊樹亭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家,自幼酷愛書法,對文字音韻、意蘊、線條、形、音、義等方面所呈現的特征有著天生的感悟力。他從柳帖風格入手,再到王羲之、王獻之,其大量研習歷朝歷代等諸家碑帖,汲取精華,熔古鑄今。他善于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地加深理解, 豐富視覺記憶、提高審美能力、增強藝術修養,逐漸領會和掌握古代書作的“氣韻”和“神韻”。
齊樹亭先生有著旺盛的求知精神,在學古人、臨碑帖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他的書法給人的感覺是蒼潤靈動,古茂渾厚,閃爍著傳統精髓的靈光,雅逸亮麗、獨具神韻,呈現出一種精致與典雅,賞心悅目。齊樹亭先生的書法作品堪稱墨韻十足,拙則生趣,筆勢圓勁流麗,結構布局端莊秀美。這樣的書風,既是他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又是傳統與現代、藝術與學養互為滲透的完美融合。


齊樹亭先生在書法上取得的成就,與他的學術涵養密不可分。他創作出版的《大學書法》、《硬筆書法》教材、《齊樹亭書法作品選》、《中國名書家—齊樹亭專刊》、《古詩名聯200幅》、《中國當代藝術大家—齊樹亭書法作品集》等經典的學術著作,讓人覺得他不只是書法家,還是教育家、理論學家。正因為齊樹亭先生融注了自己的性情和涵養,才使他的書法有別于他人,蘊藏著當代美學價值和精神文化品格。
齊樹亭先生書法諸體兼善,尤其是他的行草書,其筆法線條遒健,體勢連綿,氣脈暢達,開合自如。他著重于書法中的空靈、內涵和哲理,追求感情的奔放和線條抒情的灑脫,讓筆中有意、意中有筆、筆斷意連,將古典人文精神酣暢淋漓地表現于自己的作品之上,字與字之間欹側照應,筆法穩健,結構平和,下筆果斷有力,運筆遒勁奔放,彰顯恬淡雅致、清逸率真之韻,這自是他浸潤先賢經典、對古法探幽索隱的結果。


齊樹亭先生介紹,創作時先思考傳統筆墨的理法,在靈中求變,追求蒼勁飄逸、酣暢灑脫的筆道,考慮傳統的書法哲學與筆墨意象之間的平衡,盡力構成栩栩如生的儒雅古拙意境,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以字作骨,意作魂,意隨心到,筆隨意動,使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從而使書法作品具有詩意美、韻律美、自然美,最終達成意蘊與哲學的完美融合。
他的理解不僅讓人感受到對傳統的理解和詮釋,而且對文化的時代性、民族性的深切感悟。這樣的書法既有溫文典雅之風采,又有尊嚴大度之風韻,形成了落墨從容、飄逸瀟灑又自然酣暢的藝術特色,從而使作品更生動、更豐富,極具內涵深意。
齊樹亭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對“二王”書法的心摹手追,向同道賢者虛心好學,他的書法形成了快意自由、揮縱神逸的特性,他發表的學術著作深得書法界的一致好評:有繼承、有發揚,在創作中注入了靈魂思想,以特色鮮明的美學風范及人文內涵,創造了現代書法的新高度、新意識。


【齊樹亭先生簡介】
齊樹亭,男,漢族,1950年5月26日出生,河北省海興縣張常豐村人,中和堂主人,筆名滄桑,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國家審計署特邀審計監察員,天津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河北省政協委員,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學學會副會長,新華藝術網藝術委員會副主席,國賓禮書畫網副主席,中南海特聘藝術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自1975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齊樹亭歷任滄州地區行政公署農林局技術員、副站長、站長、高級農藝師,孟村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滄州市農林科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研究員,河北省農科院科技情報研究所所長,《河北農業科技》總編,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等職務。期間,他主持的30多個科研項目,均獲得豐碩的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后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地、市、廳級科技成果獎28項,國家專利7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40多篇;出版專著、作品集18部、冊;地方性出版的技術類資料28部、冊。此外,獲得榮譽獎、榮譽稱號50多項次。其中省、部級以上的11項:河北省“十佳”之一,河北省突貢專家,河北省科普先進個人,享受省級勞動模范待遇的河北省優秀知識分子,河北省高端人才幫帶導師,全國農業系統先進工作者;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以來連續4次被評選為河北省四年遴選一次的“省管優秀專家”。事跡入編《群雄煮海》、《太陽作證》、《中國專家大詞典》、《中國當代名人錄》等,并拍攝有《大地之子—齊樹亭》等專題片、視頻專輯16部。
齊樹亭自1956年起開始練習書法,始臨柳帖,后學二王,他虛心向同道賢者學習,博采眾長,形成了具有一定特點的行草書法。有書法評論家評,在嚴格的法度中力求變化,結構險奇,自然渾成;用筆中鋒多變,章法講究氣勢,追求線條的立體感和節奏感;氣勢奔放,氣貫神足,奇異流暢而自成格局,從而表現出其鮮明的藝術個性,但又不馳騁于規矩之外,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他的筆法能充分展現出集眾家之長、融會貫通的深厚功底。
齊樹亭書法作品曾獲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70周全國書畫藝術大賽特等獎,草原頌全國書畫藝術大賽一等獎;首屆中國書畫“書圣獎”大獎賽金獎;中國文化藝術節終身成就獎,他的作品先后在中國美術館和民族文化宮展出,并被人民大會堂收藏。至今出版有《大學書法》、《硬筆書法》教材、《齊樹亭書法作品選》、《中國名書家 — 齊樹亭特刊》、《古寺名聯200幅》、《中國當代藝術大家 — 齊樹亭書法作品集》、《中國書法名家30強 — 齊樹亭卷》等,作為中國文化形象大使與范曾、劉大為、沈鵬、張海、劉文西、靳尚誼、黃永玉、吳休、喻繼高10人合集出版了《國禮書畫藝術冊》;自1986年開始齊樹亭書法作品被陸續選送到國外展出和收藏,2015年5月獲瑞典皇家藝術學院榮譽博士學位,并頒授了瑞典皇家北極星勛章。


摘選部分著名書畫評論家對齊樹亭先生作品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