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張留成先生
張留成:1965年出生于黑龍江鶴崗,祖籍山東陽谷。從小篤學繪畫,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和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國畫專業。

作品三十余次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美展,多次參加中國國家畫院作品展,作品及個人連續五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提名,作品被“澣海”榮寶,嘉德,等著名拍賣公司拍賣。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煤礦文聯美術家協會藝委會副主任,中國長城畫院理事,西藏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化部青年聯合會美術委員會委員,吉林長春畫院聘專業畫家。

應邀隨中國畫家代表團出訪歐洲、非洲,北美、南亞等文化交流辦展,近年來多次走入青藏高原采風,體驗生活,創作出系列的雪域山水作品,頻頻參加全國專業大展,引起畫壇的關注,作品及個人藝術成就被權威刊物《美術》、《美術觀察》、《國畫家》發表專題介紹,被著名美術評論家劉曦林評論為第一個探索雪域山水的畫家。作品以濃郁的雪域高原情懷和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受到當代畫壇的關注。

陽光,任丹青詩意酣暢
——品味張留成先生的高原畫作系列
文/唐夢
對于繪畫我涉獵不深,但絕對是熱心的觀眾。觀留成的畫集讓我留連不舍。莊子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畫家在忘我的創作狀態中排除了俗欲,全身心地投入,不只把握住了一山一水的具體外象和形態,更是以一種嚴肅的人生態度,注重領會感悟自然山水的整體氣勢,透過皮毛去探索其本質,從而達到了“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天人合一的境地。


被譽為第一位探索雪域高原山水畫的張留成在創作中兼收并蓄,談及作品時,他說:“每一種藝術作品都不可能離開其他藝術而獨立發展。它們總是要互相借鑒和滲透,吸取其他藝術中有利于本種藝術發展的因素并加以融合貫通來豐富本種藝術的表現力,使其能更好地反映社會生活,達到藝術的審美目的。”這是文學和藝術創作中的通感現象,留成的畫意境深遠,旋律起伏,蘊含著濃郁的詩意。畫作中的白雪、流云、裸石、山巒、佛塔、經幡無一不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因為他的創作中既有扎實的實地寫生基礎也有采風中作者主觀的感悟思考,虛實結合,豐富了作品的內涵,是畫也是詩,讓人浮想聯翩,回味不已。有人評論說:“畫家張留成把靈性超然引入山水精神,人與主體與自然進行深層交流,在繽紛五彩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皈依。”對此,甚有同感。


留成很重視今古的傳承。他研究古人的畫技,聆聽師長的教誨,然又不囿于現有的一切,他不斷地學習進取,也曾夜半時分面對蒼茫暮色看不到光亮而茫然無措,也曾為實地采風跋涉千里遇到過困苦和險境,但他耐住了寂寞,守住了初心,然后面壁而出。勤奮和執著造就了一位畫家而不是畫匠,他是一位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畫家,他對理論的研究和總結不但豐厚了自身的學養,也成就了他的雪域山水畫。他的作品會帶人走入那片神山圣水,走入一種詩的意境,感受節奏的明快和韻律的流動。那些筆墨色彩形成了一種氣勢,剛柔相濟,仿佛是屈子在問天,李白在行吟,王昌齡在歌冰心玉壺。說留成的畫作蘊含詩意,是因為它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看到生命的蓬勃,感到到詩意的酣暢。看到遼闊深遠,看到靈動飄逸……會放下俗塵的浮躁靜下心來聆聽天外的聲音,高原的純凈圣潔壯美,領受大自然的饋贈。


如今在留成的筆下,在那些點線交織的墨香里,在那些大塊黑灰的涂抹下,在那片流云疏影的飛白中,我采到了滿懷高原的陽光!(本文略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