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交融、藝術繁榮”
——“文化語境”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繪畫,視覺審美之藝術。古往今來,中外優秀藝術家輩出,流派紛呈,百花齊放。對于當代藝術的文化研究與創作,我們努力在學習借鑒,研究交流,提高發展。世界各地的文藝理論家、藝術家們也一直不舍初心,不斷探索、創新發展。
這里呈現的“文化語境”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就是在的“國際視野”下的一次較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感謝本次展覽帶給我們這些中外職業藝術家及各大藝術院校師生的傾心之作,本次參展的作品立意時代,語境各異,精品薈萃。藝術家們不拘于形式,展現了當代藝術獨有的創造性和個性風采,體現了較高的審美水平和藝術價值。希望這些優秀的藝術作品在帶給我們審美享受的同時,能夠激發我們對文化思想的思考和對藝術審美的無限遐想!
李忠信 2022.7.北京
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終身主席
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院長
主辦單位
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IAYA)
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
協辦單位
中法藝術交流協會(ASFEA)
中國美術家創作研究會
中國美術家交流網
白居易詩詞學會藝術委員會
中國食文化研究會餐飲文化工作委員會
虹空間國際藝術中心
北京執觀美術館
大連當代畫院
李忠信

李忠信畢業于藝術名校,當代學者、教育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終身主席,中國美術家創作研究會會長,中國美術家交流網總編,白居易詩詞研究會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院長,北京執觀美術館館長。

《裸者》焦墨 160x65cm 年代2018
安娜·卡基米娜 (Anna Kazmina)

安娜·卡基米娜 (Anna Kazmina) ,1987年出生于莫斯科, 美術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學位)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藝術總監,俄羅斯美術家協會成員,研究生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本科就讀于莫斯科大學。

《無名》綜合材料 尺寸 80—69—6cm 年代2022
戴安娜羅曼 Diana Roman

戴安娜羅曼 Diana Roman 。羅馬尼亞藝術家,本科雙學位,藝術史學位(布加勒斯特,1995年)和藝術管理學位(維也納,1998年),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榮譽主席,前羅馬尼亞國家博物館策展人。

Aurora Aurea, 90x100cm 2021
林泉

林泉,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科學與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人民書畫院副院長

《融》油彩 50x65cm 年代2021
劉浩然

綜合材料裝置藝術家、策展人、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主席,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副院長,大連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院長,大連當代畫院院長。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榮獲韓國國家美術家協會國際獎,策劃多個國內大型藝術展覽,現擁有多項國家級創新科研項目。

異象構體 2021 油畫 150×200CM
孫曉東

孫曉東、祖籍遼寧,山水畫家。曾獲中華民族杰出藝術家,中華文化大使等多項榮譽稱號,曾兼任過外交部、文化部、教育部等所屬的國內多家文化藝術機構職務和學術顧問,擔任過十幾所高校的教授、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主任。

《隕石系列B》 240×120cm
郭文寧

郭文寧,祖籍山西汶水,北京服裝學院,油畫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大型繪畫工作室,導師宋惠民教授,畢業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導師靳尚誼教授,畢業獲博士學位。壁畫作品《寧遠之役》獲首屆全國壁畫大展大獎(最高獎),油畫作品《輕騎兵》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壁畫作品《寧遠之役-努爾哈赤》獲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主任兼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委員會主任。

彌畔之一100cmx80cn布面油畫2021
郭君濤

中國人民大學美學博士、景德鎮陶瓷大學講師、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秘書長。發表藝術類核心期刊論文十余篇,參與執行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視域下的江西省“世界遺產”美術創作與傳播推廣研究》;主持景德鎮陶瓷大學社科基金課題《世界遺產美術創作與傳播推廣研究》;主持景德鎮陶瓷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綜合材料繪畫”課程及教材建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當前中國美術創作重大問題研究”課題組成員。 作品《偉大的遺產---大唐盛世》入選“第二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獲中國美協入會資格;獲得教育部博士國家獎學金、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創新獎學金、中國人民大學學術新星獎等多個獎項。出版個人著作《繪畫·媒介·技法》(蘇州大學出版社)、《達·芬奇日歷》(中國畫報出版社)。

《偉大的遺產-造像》紙本水彩 160x120cm 2021年
阿蘇曼•多甘 Asuman Dogan

阿蘇曼•多甘 Asuman Dogan,(加拿大CANADA)。畢業于伊茲密爾布卡杜庫茲艾勒大學(DokuzEylul University)繪畫和雕塑專業。她的作品曾在土耳其、蘇黎世、巴黎、倫敦、紐約和多倫多等地展出。其作品在世界各地被收藏。

阿蘇曼•多甘《科孚-史達特》水彩 (70cmx50cm)
阿塔努爾·道甘 Atanur Dogan

阿塔努爾·道甘 Atanur Dogan(加拿大CANADA)畢業于土耳其伊茲密爾大學藝術系雕塑專業,IWS國際水彩畫協會的創始人和現任主席,是一位知名的土耳其裔加拿大水彩畫家。

阿塔努爾·道甘《小提琴制作工匠》水彩 (70cmx100cm)
高曉麗

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院士 現代管理大學藝術研究員 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理事 中外交流書畫院黑龍江分院/副院長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院黑龍江分院/副院長 黑龍江省廉政中國書畫院/副院長 廉政中國黑龍江清風網辦公室/副主任 中國北方印象創作院/常務副院長 黑龍江省俄羅斯油畫交流研究會/會員

《滄海桑田》40x50cm2022丙烯
呂傳文

呂傳文(墨文)1968年生于大連莊河市,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遼寧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莊河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莊河市第七八政協委員,農工黨莊河市支部委員會副主委,大連莊河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副會長。進修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展覽并獲獎項,作品被多家藝術機構和友人藏家收藏。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副主任兼中國畫與水墨研究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國畫作品(家山夜語)240mx120m
劉帥

1987年出生于遼寧黑山,本科、碩士均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秘書長,兼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藝術基金大國工匠——遼寧“百名勞模”美術作品展 18 米大型人物組畫主創人員,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藝術展覽與學術活動。

當代詩歌·山 120cm×180cm 布面丙烯
劉雅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浙江傳媒學院講師,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秘書長兼攝影藝術與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入選浙江省文聯造型藝術青年人才培養“新峰計劃”。作品先后在國內外獲獎及參展 40 余次,并被多家媒體報道或轉載。論文及作品在《藝術教育》《當代電影》等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中發表。

明朝煙墩 宣紙手工上色 20*20英寸
劉昊天

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國家公派美術學博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架上寫實油畫創作,歐洲古油畫修復與材料制作。先后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北京畫院研修班、利沃夫國立藝術大學。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副秘書長。

《暗香系列15》 30cmx22cm 木板油畫 2019
邱建銘

博士后、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臺灣省臺中市人,祖籍河南。博士后研究于臺灣師范大學,博士畢業于東海大學,碩士畢業于臺北藝術大學,本科畢業于東海大學,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藝術展覽。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學術顧問兼綜合材料與跨界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

城市山水系列-晨星170x100cm 水墨,綜合材料 2020
邱錫鵬

1986年生于山東,本科就讀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秘書長,傳統工藝委員會副秘書長,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

平安,60x45cm,布面坦培拉,2021年
宋丹楊

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碩士,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茶道藝術研究所研究員,現任深圳市國際金融研究會國際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皇藝中國論壇主理人板塊主任。曾獲首屆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工藝創新獎。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副秘書長。

《Untitled-2》作品照片-陶瓷、玻璃、金屬-尺寸可變,創作年份2022
孫浩良

1967年生于遼寧興城,1991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葫蘆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副主任兼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

《后街之夜》120x150布面丙烯2022年
石琳迪

本碩先后就讀于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羅德島設計學院?,F于廣州美術學院擔任講師,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理事兼大學生發展與藝術創作委員會秘書長。

雁皮衣裳 —周期 年代:2020 媒介:手工雁皮紙,油麻版印刷
王楷余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多次參與國家重大文化藝術工程項目。作品參展于中華世紀壇、國家會議中心、米蘭世博、荷蘭CODA博物館等場館。于國家博物館等機構參與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傳統工藝委員會秘書長。

《對話-巴別塔》,紙本綜合
王瀚裕

1995年生于山東,202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藝術展覽與學術活動,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會員。

大英雄(一)-紙本水墨設色
謝鉍年

1962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建筑系,師承楊化光教授。1962-1979年 ?中國航空?業集團公司 ?, ? 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任職高級建筑師、現為「森雅文化」聯合創始人,「澳門書法雜誌」編委兼採訪部主任,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榮譽主席。

大都會系列-中銀大廈- 26x38cm -水彩畫- 2017
徐婧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碩士、中國當代女子畫會會員、北京書畫藝術院油畫委員會委員、北京現代管理大學書畫藝術客座教授、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家委員會會員、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特聘畫家。

《夢》 80×100cm 木板布油畫 2015年
朱文玉

任ASFEA法中藝術交流協會副主席、法國藝術家協會會員。2017-2020就讀于巴黎高等藝術學院,藝術史與繪畫專業博士,2014年10月到2017年就讀于北加萊敦刻爾克美術學院和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學習造型藝術專業,獲得本科及碩士學位。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副主席。

《Pour le Moment》 80*80cm 2022
鐘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東西方藝術家協會德國分會主席、香港霸王宮拍賣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畢業于澳大利亞MSC藝術學院(馬來西亞),德國柏林卡薩藝術學院進修。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理事。

《夢》180cm?200cm 2016 丙烯
莊婕

職業藝術家。1993年生于上海。本科、碩畢業于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國油畫丙烯畫協會會員,中國北京女子畫會協會會員。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特聘畫家。

《1980s的一天》 布面油畫 100x80cm 2020
張哲

1978年出生于陜西省城固縣,畫家,現居西安,現為陜西省油畫藝術研究會理事,西安美協油畫藝委會副秘書長,中國藝協清美藝術委員會會員。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理事。

力量 布面油畫 160-120
張鼎

本科、研究生均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廣西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外聘專任教師。2021年油畫作品《新時代-摩托》入選第十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省級畫展。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會員。

《新時代-摩托車店》180x150cm
郭華鋒

郭華鋒,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院士 現代管理大學藝術研究員 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簽約畫家 作品多次參加中外國際交流展覽并獲獎。

《介》版畫尺寸 101—675cm
參展藝術家名單
李忠信 、安娜·卡基米娜 (俄羅斯)、戴安娜·羅曼 (羅馬尼亞)、林泉、高曉麗、郭君濤、郭文寧、呂傳文、劉帥、劉浩然、阿蘇曼•多甘(加拿大)、阿塔努爾·道甘(加拿大)、劉昊天、劉雅菁、邱建銘、邱錫鵬、宋丹楊、孫曉東、孫浩良、石琳迪、王楷余、王瀚裕、謝鉍年、徐 婧、朱文玉、鐘 延、莊 婕、張 鼎、張 哲、郭華鋒
“文化語境”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東西方“國際視域”下的文化藝術交流
藝術是人類精神文明所在,是人類與世界探討的一種多元化方式的必然結果。當代藝術是一個極其富有多樣化與包容性的藝術創作概念,當代藝術既可以是當今的藝術,也可以是介于某種材料、事務、觀點等多方向的藝術創作。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環境下,當代藝術一日千丈,在當今不同藝術理論和藝術創作方向發生碰撞形成不同領域的時候,當代藝術所處的國際環境是多樣化的,當代藝術以其特有的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等融入不同角度、不同理論基礎、不同藝術觀點進行藝術創作。
世界的當代藝術,中國的當代藝術,中國的當代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影響,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是相通的,也是需要交流的。在特殊的背景下,中國的當代藝術需要進行一定的中西融合,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將西方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正確的美學意境和價值導向作為鋪墊,形成中西兼容并蓄的且富有“當代中國”美學理念的當代藝術。20世紀80年代西方藝術逐漸進入中國,在這期間西方當代藝術的發展十分豐富且多樣,產生了達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概念藝術等,這些新藝術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形成與發展。以“中國語境的當代藝術”展開藝術探索與理論探討,通過不同的藝術媒介、符號、觀念、基礎、理論表達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繁榮與發展,是當今中國當代藝術家所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全球化背景下的藝術變得更加具有活躍性,且更加繁雜。
語言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書面上和口頭上的,當語言與藝術發生跨界關聯的時候,語言與藝術迸發出強大的且具有所處語境下的特有的“文化語境”,且關系與連接日益明顯,通過“當代藝術”的跨界表達,結合語言基礎,我們可以了解很多的文化符號與具體交流。這些交流是具有一定的特殊規律與表示方法,語言與藝術的連接具有更加直接且廣泛的意義。在中國水墨經歷不同的發展歷史時期,水墨作為一種推動文化聚集與文化統一的方法,其具有著重要的歷史推動與文化發展的作用。物質性的化身不是概念性觀念。水墨也是一種充滿傳統文化與跨界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并且具有很強的文化特征與國家代表特征。在不同的國家以及地區,掌握書法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評判一個人是否擁有良好教育的標志,可以說中國水墨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重要且不可缺失的“文化語境”。視覺屬性的“文化語境”進行具有“中國語境的當代藝術”的藝術實驗創作更加具有中國當代美學的文化特征,更加具有“中國當代美學的文化特征”其實也是更加具有“文化語境”的藝術作品。語言和藝術的互相滲透,其實也就是形成了當今背景下的國際化的“文化語境”與具有“中國語境的當代藝術”的具體藝術性表達。
文化的發展,與所處的歷史背景有著最直接的決定性因素。經過多年的發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加深,文化同質化與文化藝術形式相同化的問題日益凸顯,全球化帶給了我們極其相同的物質,并且隨之也帶來了文化互相的滲透與信息的廣泛傳播的相同化。這些變化其實也直接影響著我們藝術的發展,在內容、形式、理論等我們可能正在處于一個全球藝術普遍化的時代背景下,“文化邊界的清晰”與“文化語境”其實更加值得我們注意。藝術的創作其實更加需要結合歷史、時代等展現最真實的、最誠懇的藝術。
劉浩然
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主席
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副院長
2022.7
文化與語境、東方與西方
——東西方對于“文化語境”下的共同探討
自古以來,美的概念就是一個復雜的話題,在追溯人類與美關系的文化軌跡時更是如此。例如,西方和東方的藝術家傾向于使用不同的視角來表現視覺世界,包括幾何和隱喻意義。不同文化、不同社會群體的觀眾對相同的視覺展示可能有不同的審美體驗。文化差異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美可以歸因于某些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只有當審美過程被視為嵌入文化背景和受社會條件調節時,它才能被理解。
“文化語境”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旨在建立一個持續對話的平臺,討論在當代藝術中的美學影響和持續的重要性,許多中國藝術家選擇了這種藝術創作方式,表達他們對傳統向當代藝術形式轉變的興趣。眾所周知,當代藝術家在許多方面受益于傳統,通過重復、系列形式、文字或書面語言的參與,或空白背景。其中一些元素可以在西方當代藝術中找到,許多西方畫家受到亞洲藝術的影響。這次展覽的藝術家們是強大的創作者,他們通過觀察、解釋、實驗和純粹的想象,創作出充滿情感的藝術作品。
藝術是無國界的:它是五大洲許多不同文化的表達。在一個經濟、社會、政治和技術頻繁動蕩的世界里,創造力和文化一直是貫穿歷史的共同紐帶,把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系在一起。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想通過這次展覽再次證明,創意是無限的,真正的人才是無處不在的。
國際青年藝術家聯盟榮譽主席
前羅馬尼亞國家博物館策展人戴安娜·羅曼
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