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和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聯合主辦的“聯通世界·感知北京”北京-東京文化產業交流對接活動順利召開。商務部亞洲司原司長、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原經濟商務公使呂克儉,日本動畫協會理事長、日本手冢株式會社社長松谷孝征、北京文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海紅、天竺實驗(北京)數字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楊朝杰等嘉賓與會,中日相關部門及機構負責人、中日商協會代表、文化產業園區、孵化器、投融資機構代表及中外企業家、媒體代表等約200人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參加了本次活動。
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站在中日關系歷史新起點上,本次活動以“中日文化貿易的成功實踐與未來展望”為主題,立足北京、東京兩座城市,旨在進一步深化這對友好城市的產業交流和企業合作,為北京文化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便利,使更多北京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同時吸引日本相關企業投資北京,推動中日企業開展務實合作。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總編輯高岸明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中日雙方領導人在互致賀電時指出,50年來中日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重要福祉,未來要共同致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這為推進中日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本次活動對助推兩國文化貿易發展、深化中日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商務部亞洲司原司長、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原經濟商務公使呂克儉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此次交流活動的成功舉辦,對中日兩國文化貿易領域進一步實現高水平合作共贏,有著積極和重要意義。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日攜手抗疫,不僅拓展了合作領域,也有助于進一步推動經貿、文旅等領域的長期穩定發展。希望今后中日企業界既要鞏固傳統產業的發展,又要做好創新融合,結合“北京-東京”間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的良好基礎,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提升,促進文化貿易發展。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是一個國家級的對外文化貿易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的創意設計、生產制作、倉儲物流、鑒定檢測、展示交易等提供全鏈條服務。北京文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海紅介紹稱,該基地擁有國際文化貿易企業集聚中心、國際文化產品展覽展示及倉儲物流中心、國際文化商品交易服務中心等三大功能規劃,在保稅展示、保稅倉儲、保稅租賃、保稅研發等方面享有政策支持,為推進國內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以及國際文化產品與服務引進來發揮著重要平臺功能。
在活動交流研討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李運博、天竺實驗(北京)數字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裴麗繁、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媒體融合發展綜合部日籍專家京盛、TEAM JOY株式會社發行總監金子學、株式會社亞洲太平洋觀光社社長劉莉生、《人民中國》雜志副總編輯、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等參會代表就中日文化產業合作進行了討論。
中日兩國同屬東亞文化圈,日本具有優良、工業化的IP產生能力,中國有強大的市場消費能力,發展前景寬廣。數字文化貿易是鏈接內容和技術的產業,是不同文化交融、碰撞、激發的重要商業形式。

龐寬 X 靜電場朔《HOME WAVE》專輯封面
中日雙方合作摸索中所創作的全新音樂風格,即“轟浪潮”

蔦屋家電 X 大衛猿
中國優質IP輸出
數字文化貿易聯合實驗室致力于發揮“智庫+橋梁+平臺”作用,依托合作共建單位力量,跟蹤全球數字文化貿易發展趨勢,監測相關政策規制變化,研究行業發展熱點問題,提出促進數字文化貿易發展的政策與服務創新建議;研究探索全球數字文化貿易前沿商業模式,搭建政企交流平臺;為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政策合規提供智力支持,賦能和孵化數字文化貿易企業。

作為本次活動的初步成果,在商務部亞洲司原司長、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原經濟商務公使呂克儉等嘉賓的見證下,北京文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海紅與天竺實驗(北京)數字文化有限公司CEO楊朝杰,就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與數字文化貿易聯合實驗室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行數字文化貿易聯合實驗室“中日數字文化貿易服務平臺”的揭牌儀式。



未來,中日數字文化貿易服務平臺將緊緊圍繞國家文化貿易發展的核心目標,積極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推動數字文化貿易企業建立聯系,構建數字文化貿易標準體系,合作共辦線上線下國際性數字文化貿易促進活動,共建文化IP合作新賽道。
本次活動為2022年“聯通世界·感知北京”系列活動之一。該系列活動以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為主線,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別在日本、新加坡、澳門設立境外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舉辦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交流對接活動。內容包括中外文化產業政策宣講、文化產業項目推介、文化企業交流對接等。
圖片來源: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