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懷先生
茫茫人海,古往今來緣無先后,情有淺深。人無緣不聚,心無情不開。青少年如此,中老年亦如此。今日中國,“北斗”張目,天下連通。手機(jī)在握,攝人才于網(wǎng)絡(luò),燦藝術(shù)于陽春,傳信息于天下,匯星光于乾坤。朝暮間正不知為多少人鋪了天路、搭了鵲橋、成就了緣份!十年前,詩牽紅線,網(wǎng)作平臺,年逾花甲的我在滄州九子書院,有幸與燕趙楷書大咖劉長懷先生,結(jié)下了日益深厚的“詩書合璧”情緣!至今,茶余夢縈,那——“泡一壺春,呼萬片云,拈來星斗究唐韻;研半海墨,追二王夢,嚼碎詩書冶赤金”的韓春見撰聯(lián)、劉長懷書丹的大作,聲猶在耳、帛自流香!
曾記得,本人詩由興來,情自心發(fā),即興詩曰:
偶曬小詩拋繡球,
蒙君合璧鑄金甌。
白云舞袖無門戶,
手挽清風(fēng)四海游。
劉長懷書法
劉長懷,籍南皮,隸河北,軍轉(zhuǎn)干部,省書協(xié)資深會員,國家一級書法師……
其幼承祖訓(xùn),六歲習(xí)書;宗唐法楷,遍臨歐褚;《九成宮》上循歐琢玉,《圣教序》里鐵杵磨禿;《多寶塔碑》習(xí)顏摹篆,《勤禮碑》下劍氣貫足。復(fù)修行草隸篆,欣欣然楷基立鼎踏坦途。轉(zhuǎn)業(yè)退休,卸卻千斤擔(dān),鵝池奮筆游。執(zhí)教老年大學(xué),傾心書畫研究,臨帖與創(chuàng)作于峰回路轉(zhuǎn)間,又上層樓。幀幀作品,形端體正,筆健力遒;題款有致,美不勝收。幾次筆會,愚曾靜賞劉先生書道佳構(gòu),見其藏鋒于筆畫,運筆于中鋒,從容于提按,靈活于轉(zhuǎn)承……一個個平面“田字格”漢字,伴其書寫速度的緩疾輕重,陡然間幻化出靈性,幻化成“國字臉”,鮮活生動、如沐春風(fēng)!
恰斯時也,余由衷贊曰——
磨杵書壇貫古今,
宗歐法晉蕩浮塵。
悟開三寸生新象,
磨轉(zhuǎn)千遭循舊痕。
道守陳規(guī)安破繭?
楷出靈氣自傳神。
凌霄方覺山如卵,
一磴臺階一度春。
一詩吟罷,一詩又云——
硯客爭鋒功在根,
心無劍氣筆無魂。
磨穿鐵硯千千萬,
星耀銀河俗在塵。
詩言志,詞道情,回眸鑒人生。長懷先生生于五零后,浪跡七十秋,俯仰天地家國,無愧無憾無憂。其實,人活百歲,大事兒無非是少年立德,青年立業(yè),中年立功,老年立言。試想,天下青山若無“詩眼”若無故事,無非是一堆石頭滿山樹;人若無建樹,無非是一抔黃土幾度秋。故“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一江春水,才汲古溉今萬古流。
劉長懷書法作品
長懷先生少秉家學(xué),天目慧開。六歲臨池吟誦,少年享譽(yù)靈童。香彌渤海,聲齊“仲永”。數(shù)十年硯池礪劍,終于書壇隆岱,老年立峰。
書山千仞,藝海滄茫。今來古往,誰能一帆橫渡?誰又能一躍凌峰?劉先生所以能卓然大成,蓋因其少年成名而不輟筆耕。年近古稀的我也曾有一夢——挽手詩書畫印,打造當(dāng)代《蘭亭》。我搖曳著西山紅葉,徜徉在硯海吟壇,在一次次全國詩詞書畫大家的頒獎舞臺,尋覓著英才,尋覓著緣份——
書壇漫步覓精英,
誰領(lǐng)風(fēng)騷著大成?
相馬須馳千里路,
辨才安負(fù)五年功?
奇文有骨精于粹,
大夢無魂敗在空。
經(jīng)典焉為獨角戲?
一行雁陣向蘭亭!
謹(jǐn)撰此文以酬書家之囑,謹(jǐn)示鄙論以向大家致敬!
韓春見 奉撰于癸卯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