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基地、上海市收藏協會、上海國際文化學會主辦,上海他日相呼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致敬巨匠 借古開今——齊白石12生肖創新藝術展”6月13日下午在梅龍鎮廣場開幕。

(圖為開幕式活動kv)

(圖為開幕式活動海報)


(圖為開幕式活動現場)
本次展出的作品,既有齊白石曾孫女齊駙博士為致敬先輩、傳承創新所畫的12生肖圖,也有北京畫院所收藏的齊白石創作的12生肖的高清復制畫,更有齊氏家族珍藏的18件齊白石真跡及齊白石當年創作時所用的筆、墨等。其中齊白石當年在《康熙字典》上的批閱本,4幅齊白石早年創作的工筆畫(其三子齊子如晚年還在這4幅畫作上添加了小蟲),以及“借山館”“不舍堂”等印章,都是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十分亮眼。

(圖為:齊白石《蝦蟹圖》 丁亥年(1947年) 尺寸:69x35cm 齊氏家族收藏)

(圖為:齊白石《老來紅》 丁亥年(1947年)尺寸:105x35cm 齊氏家族收藏)

(圖為:齊白石與齊子如的早期重彩工筆,齊白石畫于20世紀初期,齊子如補蟲時間約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每幅尺寸42x42cm 共四幅,齊氏家族收藏)

(圖為:左-齊白石印章:不舍堂,尺寸:2.7x2.7x7.5 cm,齊氏家族收藏
中-齊白石印章:吾所能者樂事,尺寸:4x4x3 cm,齊氏家族收藏
右-齊白石印章:齊子如,尺寸:1.2x1.2x3 cm,齊氏家族收藏)

(圖為:左-齊白石印章:肖形印“游魚”,尺寸:3x3x5 cm,齊氏家族收藏
中-齊白石印章:借山館&大好大慚,尺寸:4x4x1 cm,齊氏家族收藏
右-齊白石印章:白石三子,尺寸:2x1x3.5 cm,齊氏家族收藏)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12生肖是最為典型的代表。而在中國歷代畫家中,對12生肖表現得最為形象生動的就是齊白石的“十二生肖屬圖”,這12幅作品以水墨為主,造型生動有趣,展現出一代巨匠獨特的藝術才情和審美視角。藝術沒有固定之形式,藝術存在于合乎人類思想意識的創新之中。為了將齊白石老人曾經追求的繪畫理想、堅守的文化信念、開辟的藝術道路加以傳承,為了讓中國傳統藝術得到進一步弘揚,齊白石第四代孫齊駙博士在其創新過程中,使用了絲網版畫技術對曾祖父齊白石的《十二屬圖》進行了再創作,其核心創作驅動正是源于對藝術創新和傳統變革的內驅力。


(圖為:齊白石《十二屬圖》高清復制畫,畫芯材質:宣紙,內芯尺寸:335 x 680mm,裝裱尺寸:500 x 950mm,北京畫院收藏)
中國畫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雖稱之為傳統,但它從來并非一成不變。相反,在我們熟知的顧愷之、王維、蘇軾、趙孟頫、八大山人、齊白石等一代代偉大藝術家的筆下,國畫如同一個生命力無比強大的自我更新體,在每一個文明時代,它都一直在尋求并完成將彼時之“傳統”與其時之“現代”相結合的最佳方式,讓其作品在作者所處時代中爆發出令人驚異的變革與新形勢。齊駙創作的這一套《十二生屬圖》畫作正是這一永恒探索在當代的有益延續。

(圖為:齊駙《十二生肖系列版畫》,2023年,版種:紙本復刻,裝裱:卷軸,畫芯材質:宣紙,畫芯尺寸:610×610mm,裝裱尺寸:1565×725mm)
中國的水墨畫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傳統,但同時限于時代與文化等原因也存在一些制約性因素,如顏料的使用、筆法的限制等。此次齊駙創作的十二生屬圖則是將傳統中國畫的元素與絲網版畫技術相結合,打破了傳統畫法的限制,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

(圖為:齊駙《十二生肖系列版畫》,2023年,版種:綜合版畫,裝裱:鋁合金框,畫芯材質:泛太克蝕刻藝術紙,每幅內芯尺寸:600 x 600mm,裝裱尺寸:610 x 610mm)
使用絲網技術解構中國畫顯然在藝術界極不常見,前人少有涉及,但是現在齊駙巧妙地將其運用到了她的作品中,創造出了一種與眾不同、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藝術效果。葳灰、官綠、凌霄紫、淡絳、月影白、千歲綠、帝釋青、佛手黃、爵頭紅、順圣紅,這些傳統中國色不僅代表了不同生肖的文化內涵,同時也使得作品更蘊含了中國傳統審美的藝術基因。

(圖為:齊駙《十二生肖系列版畫——鼠》《十二生肖系列版畫——牛》,2023年,版種:紙本復刻,裝裱:卷軸,畫芯材質:宣紙,畫芯尺寸:610×610mm,裝裱尺寸:1565×725mm)
通過絲網技法的分層疊加、色彩碰撞的色彩重構,使齊駙筆下的畫面產生了一種全新顛覆式的視覺效果,其色彩不僅較之于傳統國畫更加明艷、華麗,同時因為大量的撞色運用使得畫面產生出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感官沖擊。

(圖為:齊駙《十二生肖系列版畫——龍》,2023年,版種:綜合版畫,裝裱:鋁合金框,畫芯材質:泛太克蝕刻藝術紙,內芯尺寸:600 x 600mm,裝裱尺寸:610 x 610mm)
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來看,齊白石的大寫意《十二屬圖》,在他的時代這套作品的造型特征本就極具顛覆式創新,齊駙在齊白石母題的基礎上以精湛技巧取其舊型著其新色,在新的時空中延續了這段祖孫合作、跨越近百年的藝術顛覆。顛覆式的造型與顛覆式的色彩在顛覆式的結合中,給人以前所未有的強烈視覺沖擊和情感體驗。這種情感共鳴不僅是一種歷史論式的人文感動,同時也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藝術激情共振。

(圖為:齊駙《十二生肖系列版畫》,2023年,版種:綜合版畫,裝裱:鋁合金框,畫芯材質:泛太克蝕刻藝術紙,內芯尺寸:600 x 600mm,裝裱尺寸:610 x 610mm)
十二生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這些作品,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生肖的含義和象征意義。齊駙認為,這次她所創新的十二生肖畫作品不僅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藝術形式,更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這些作品在當代藝術中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希望也為觀眾帶來了深刻的文化體驗。

(圖為齊白石曾孫女 齊駙博士致辭)
開幕式上,齊駙向大家介紹了她創作12生肖圖的藝術理念,還為觀眾解析了齊白石的動物群像創作的變化過程。


(圖為:齊駙與觀眾分享交流)
承辦單位上海他日相呼文化發展公司向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基地贈送了齊駙創作的“12生肖合家歡”畫作。

(圖為:開幕式捐贈儀式)
上海國際文化學會會長陳圣來、上海市收藏協會創始會長吳少華等為畫展開幕剪彩。


(圖為:開幕式剪彩儀式)

(圖為上海國際文化學會會長陳圣來致辭)

(圖為上海市收藏協會創始會長吳少華致辭)
展覽時間自6月13日起至8月12日,每周一至周五10:00—18:00,展覽地點:南京西路1038號(江寧路口),梅龍鎮廣場商場四樓二方土藝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