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本身就是造字的鼻祖,華夏文字本來就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人的一生與樹是密不可分的…追根溯源,尋根問祖等等都是由"樹木"之物理現象而傳遞給了人類,完善了華夏的漢字,造就了博大精深之中國獨特的豐富漢語。
榕樹體書法,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將傳統書法的韻味與現代設計的創新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既古樸典雅又充滿現代感的藝術效果。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讓人在欣賞之余,不禁對創作者的巧妙構思和深厚藝術造詣贊嘆不已。
榕樹體書法的最大特點在于其字形的設計。每個字都仿佛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榕樹,既保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和筆畫,又在其中融入了榕樹的形態特征。這種巧妙的融合,使得每一個字都如同一幅生動的畫面,既有書法的韻味,又有繪畫的美感。


















每一所大學就是一個大園林,每一個學梓就是一棵成長的樹,大學校訓少不了《百年樹人》學梓學業有成后就要為國家社會盡力做到《有所建樹》的總結!

華一江,字空渡,號火神菩薩,《空渡齋書屋》、《一品閣》主人,座佑銘為《無我即佛》。1964年1月出生于江蘇省無錫市紅色革命家庭,在華氏家族中系原泉公第29世孫、華珪公奇二支后人。華一江先生是著名的軍旅資深詩詞書畫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會會員、中央軍委文職書畫家、國務院特聘書畫家、中國詩書畫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長劍將軍書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著名詩書畫家,現居北京。
華一江先生天資聰穎,從小酷愛文化藝術,1984屆畢業于中國第一所書法藝術高校——無錫書法藝術專科學院,后深造于南京藝術大學、世界第三大藝術圣殿——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系),時任學部委員。九十年代初供職于上海社會科學院省級刊物記者編輯,回歸于自然文學、書畫藝術研究領域。
得益于老一輩藝術大師劉海粟、舒同、亞明、林散之、高式熊、吳炳偉、程坤、王福元、辛濟仁和中央文化部常務部長高占祥等名家的親授。華一江先生在詩詞、書畫等方面刻苦專研、大膽創新,在他四十余年的藝術生涯中碩果累累,成為文化藝術領域一顆耀眼的璀璨之星。他的詩歌、詞曲,書畫作品長期受到黨政軍各界民間的青睞和收藏。
1987年受聘任上海愛國主義教育社、上海《小主人》報社全國高級顧問。
1988年至九十年代初,分別在《知音》《詩刊》《北方文學》《南方周刊》等全國性刊物雜志上發表文學詩歌作品一萬余篇。傳記輯入《無錫名人辭典》第四卷,《中國當代詩人大典》《中國現代詩人寶庫》《中國藝術家名人大典》《中國藝術人才辭典》《中國美術家,中國書法家大典》,文學作品《放牧十指》收藏于中國當代文學展藏館。詩歌《黃昏前》曾轟動南京大學榮獲當代探索詩人特別獎,全國《詩刊》詩歌大賽一等獎。
1992年太湖江南蘭苑《詠蘭》古體詩得到了楊尚昆主席的高度贊譽。
1995年中華一江輯入《無錫名人辭典》笫四卷
1999年國畫《龜石無題》榮獲美國紐約世界書畫家大賽金質獎并在頒獎典禮中成功舉辦了個人書畫展,回國后直調任中央文化部中國書畫研室副主任,享受行政副廳級。
2000年國畫《高山流水》代表作出版跨世紀中國郵票珍藏版999純金印版。
2003年文化部中國藝術品鑒定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與文化部聯合籌辦中國書畫藝術學院籌建小組組長。
2005年由中央文化部調入中央軍委國防部長遲浩田原辦公室,為時任胡錦濤總書記書法專職陪練工作同年受聘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翰墨》報編委。
2006年受聘北京人文大學中國書畫藝術學院教授,同年借調中央全國政協禮堂南三樓《美術藝術珍寶館》中國書畫展覽部任江蘇省區主任。
2007年出任美國世界文化聯盟中國委員會副主席。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在中央軍委南二樓組織北京著名書畫家舉行書畫抗震救災大型義拍活動,華一江個人書畫拍出38萬余元裸捐給了汶川地震災區,得到了國務院的表彰和新華社的報道。
2008年出任北京奧運會大型文化系列活組委會副主任并由奧組委授予頒發個人最高榮耀稱號《2008北京奧運特殊貢獻獎》。
2009年CCTⅤ三頻道《藝術人生》欄目為特約嘉賓人物。
2011年出任CCTV《名揚中國》綠色環保萬里行組委員會宣傳部部長,中國詩書畫協會副秘書長。
2012年應邀國務院中南海為溫家寶總理創作山水畫《錦繡江南》圖。
2012年耗時半年原創十米長卷《江南春》得到了中央軍委陸海空三軍儀仗大隊的現場檢閱儀式并在中央電視臺著名書畫家年會隆重展出,該巨幅《江南春》在北京華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360萬元成功拍出,2013年又被成功拍回收藏至今于《一品閣老》第六工作室展廳中。
2013年《中華一江》個人詩書畫展、《中華人物》出版個人詩書畫專集發放儀式在全國政協禮堂金色大廳隆重成功舉行。期間舉辦的中國無錫書法藝專校友會北京總會宣布成立大會時出任總會會長。同年為習近平總書記創作詩二首《飛渡》《行者依稀的腳印》發表于CCTV央視網復興論壇給總書記捎句話欄目。
2015年國家郵政局出版發行中華一江《國家名片》大型限量版珍藏郵冊,封面主題"中國詩書畫藝術大師中華一江,推動中華文化藝術領域領軍人物。同年任北京《時代名家》雜志社總編。
2017年出任《翰墨豐碑》藝專大事記總編,接受中央電視臺《中國老故事》欄目組個人專題訪談。工作室分布在北京,山東,江蘇,浙江,深圳,廣州等十個書畫專業工作室。
2019年聘任諾貝爾獲得者創新中心副秘書長兼中國文化中心主席。
2021年受聘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兼職教授并開講:碩士研究生馬哲理論課程,同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審核登記注冊《一品閣老》為一甲子啟用藝名。
2022年榮獲星光大道《中國原創詞曲大賽》《太湖戀》全國金獎,正式出版和發表的詞曲已超百余首。
2023年聘任中國美術學院書畫理論與創作實踐教授,西安美院教授,同年在廣州《一品閣老工作室》成功獨創“榕樹書法體”第一人并原創格律詩與隨筆百余首。
2024年1月,《大山樂章》7米X1米山水國畫在雅昌網拍出三百萬元。
2024年聘請為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顧問,華一江獨創《華氏榕樹書法體》系列書畫原創作品已正式輯入《中國近代現代書畫名家合卷大典》由中國人美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國家安全部謝兆余外交官對華一江先生的榕樹型體書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榕樹型體縱橫,開張有力,樹枝具有左顧右盼且落地再生功能,呈現“子子孫孫譜網條理”結構。被嶺南人稱為千年長壽、萬年吉祥的神樹。一般認為是常見樹種不足為奇,但在藝術與創新思想中卻找到她的語境,折射出活生生的書法創意財富和它本身潛力所向。這位獨創榕樹體書法的大師華一江將軍認為,人與榕樹永遠密不可分,百年樹人,有所建樹,以樹為標的詞類都在辭海之中,人到了終點最后還是離不開樹的陪伴......這充分說明人類對樹的思想寄托并不是單一的格式化,而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中體現出特有的精神哲學傳承。朋友如鏡,江山如畫,創新如夢。愿華大師獨創的榕樹體書法,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華一江先生的成功之路,堪稱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其光明磊落、勇于進取的精神必將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