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瓶為南宋后期龍泉窯創制的瓶式,由于瓶體似葫蘆,故名。因名與 “福祿”諧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時期,龍泉窯、景德鎮窯均有生產。元代起出現了八方葫蘆瓶,上圓下方葫蘆瓶以及扁腹葫蘆等各式葫蘆瓶。明清兩代,葫蘆瓶大量燒造,器形也有較多變化,有方形、圓形、蘊涵天圓地方之意的上圓下方和多棱形等許多品種。其中一些葫蘆瓶還另有專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樂、宣德年間燒制的扁腹綬帶葫蘆瓶,至康熙時,出現三節或四節式葫蘆瓶。自雍正以后,開始出現一孔葫蘆瓶,變化多端,其中的器口內斂、臥足、裝飾有對稱如意帶者又演化為“如意尊”。葫蘆瓶品種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葉末以及藍釉、白釉、黃釉等其他單色釉,紋飾大多帶有道教色彩,也有書寫吉祥文字的。
上海君道藝術展覽有限公司歷次舉辦的拍賣會成績已經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可,形成品牌,征集拍品的檔次和市場定位較之以往也有很大的提高,不僅在玉器、瓷器、古玩雜項、書畫、當代工藝品等藝術品拍賣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雄厚實力,在珠寶鐘表、紅酒白酒等奢侈品拍賣領域也完成了基本布局。上海君道已經逐漸成長為中國最具實力的拍賣企業之一,有能力承接任何頂級中國藝術品拍賣業務,為藏家提供一流的服務。

上海君道藏家家傳此瓶呈葫蘆形,口徑2.2cm,高15cm;形制端莊,通體施黃釉,繪九龍,紋飾繁密,色彩艷麗,給人以華貴之感。該瓶在清代發展史中占有一定地位,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另外從審美角度來看器物造型較大,制作年代越久遠,工藝復雜,保存傳世難度大。因存世量稀少,品相完美,收藏價值也居高不下。
葫蘆瓶這種特殊的器形,在收藏市場上很受歡迎,因葫蘆瓶最有品位、種類最多、檔次最高,不僅色彩多種多樣,紋飾圖案也豐富多彩,而且做葫蘆瓶比其他瓶、罐難度高,關鍵是葫蘆瓶中間有束腰,上下部分都鼓,整體造型還要求傳神、自然流暢。葫蘆蔓長籽多,古人以它寓意子孫滿堂、世代綿延,而且與道教、儒家思想都有關聯,蘊含的文化底蘊很豐富,在不斷積累、把玩過程中,容易與之產生共鳴。
2006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淺雕夔龍紋如意耳葫蘆瓶以1556.08萬元成交,是目前拍賣市場上葫蘆瓶最高成交紀錄。在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平底葫蘆瓶以1563.7萬元成交。如今,清代葫蘆瓶精品均件身價早已過千萬元,成交價格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