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我國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先世與后人陰陽相隔,清明時節雨紛紛,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如雨絲不時會紛紛泛起。緬懷先人,慎終追遠,既是一種精神寄托,也是一種傳統儀式。著名學者、作家、詩人、一級書法家、中國骨刻文破譯第一人、骨刻文書法藝術創始人丁再獻先生在清明前夕,用破譯并始創的骨刻文書法藝術創作了一副關于清明的楹聯,聯曰:
先世求生傳福祉,
后人祭祖守初心。
附丁再獻老先生骨刻文清明節撰聯墨跡:

筆者讀了丁老這副七言楹聯認為:此聯頗為對仗工整:上聯"先世求生"對"后人祭祖"。"傳福祉″對"守初心"。聯中意思表達更是通俗易懂簡捷明了:上聯是祖先為了生存奮斗努力,為子子孫孫謀求福祉,后人感恩祭祖緬懷先輩不忘初心。祭祀是人們對祖先、神明等崇拜對象所行的禮儀,千百年來在民間相沿成俗。從丁老破譯的骨刻文發現,古代的祭祀活動最早在骨頭上就有記載,名為骨刻文,骨刻文比甲骨文早了1300多年,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作為中國東夷文化的著名學者,

丁再獻先生豐富的東夷文化理論、精專的骨刻文研究造詣和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成就了丁老先生骨刻文書法藝術儒雅蘊藉的風格。先生之書,從今到古,植根傳統,積累深厚,他根據中國文字變遷,自出機杼,所書骨刻文書法境界高古,令人嘆為觀止。
丁再獻先生骨刻文書法藝術,不僅為學術界所景仰推崇,而且深受海內外朋友喜愛和收藏。
本文作者:青駝唐山,劉唐山,網絡作家、攝影家、民俗文化研究者,1966年出生于山東沂南縣,創辦有青駝唐山影音傳媒,文章、影像常見于網絡和報端,其優酷視頻影響力最大,為推廣沂蒙、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