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了,陽光和煦,柳岸斜風,一個美到讓人感動流淚的季節。
《莊子·人世間》有云:“乘物以游心”。
你可尋一處白玉蘭樹,席地而坐,花下吹風,身后碧草連天,清香流動,你的骨髓神經反射,那一定是心曠神怡,詩意盎然,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甜甜的滋味。
在古代《詩經》中曾經記錄了很多古人春游的場景,例如《出其東門》中:“出其東門,有女如云”,《溱洧》里說“士與女,殷其盈矣”,在上巳節,男男女女都會精心打扮之后,出門游玩,遇到心上人,兩情相悅,便互贈勺藥約定終身,“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既風雅又浪漫。
拾花釀春,采蘩祁祁。
農諺有云:“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花旦系列一(180cm*150cm)
西方學習繪畫為什么喜歡畫人,畫模特(Model),我的理解是繪畫的節奏藏在人的身體上面,這節奏仿佛也是繪畫的密碼,我們反復嘗試畫人物,仿佛原理是相通的,因此得到了經驗和心理記憶后,再畫其他東西基本上就比較容易了。好的繪畫猶如人的顏值,有時候可能沒有聲音更打動人心,沒有情書更讓人目眩,但是他是人類感觀定義中可能最直接,最讓人眷戀和喜愛的。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藝術也許不是只耍小聰明搞點創意,還是要點走心的東西。有科學家說生命就是一個能量體,其實藝術也是,藝術家創作作品需要投入能量,它才能讓觀賞者熱血沸騰,秒變武士,勇往直前。也會讓人產生崇高、愉快、美妙、感動、震驚、迷戀、清峻、通脫、華麗、壯大…的感覺。

風水秋溟(110cm*75cm)
水墨應該講是‘道’的一種符號和形象。傳統的中國畫以墨色為主,道家說‘五色令人目盲’,墨色里面包括所有顏色和節奏,氣質和詩意。
…東方的“道家”與“道教”其實是兩個相互聯系卻又相異的概念。“道教”是凡人想通過教化或修煉而達到“成仙得道”的目的;“道家”指先秦諸子百家中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學派,以“道”為究極境界,“物物而不物于物”(莊子·山木)用“清虛無為”的法則處理修身乃至治國;古語說:“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隱居以求其志”以“道法自然”的概念面對人與內外天地間的關系。這些都是東方人天賦的思想,也是過去東方文明設置中屬性的重要一部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何讓他未來在理性體系中運行?如何讓他在未來的價值觀中顯示個性?

虛簌吟風(80cm60cm)
尊重傳統和固守傳統,實在不是一個概念。俗語說 “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過去的終究會過去,就像紙本書籍,它們也將象古代竹簡一樣慢慢的流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月之變、季節調整,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據說伏羲根據河圖洛書始作八卦,后來逐漸推演為易經。所謂“易學”,就是世間萬物都是在變化,無窮無盡。所謂不易,就是一切事物都有著恒定的本質。所謂簡易,就是變化很簡單,縱使千變萬化也會有其運轉的定律。尊重傳統,是一種思想的不斷自我批評和超越并不斷更新而無止境。人在一種主客矛盾斗爭之中通常是不得安寧的,有人求助于一個超越的宗教,而有人則隨遇而安,隨波逐流,優秀的人,則在不斷增強企圖心、創造力,俯仰堅定,走在不斷突破和發展頂配的路上。

三月(180cm*150cm)

雅歌-唱大戲(250cm 150cm)
有人說每一個人的一生,其實早已被造物大神們設計好了,那么我們還需努力嗎?你的努力意識,好像也是設計中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是,命由己造,相由心生,誰知道呢?人生的有趣,就在于人對未來的未知,蕓蕓眾生,你不知道你從哪里來,也不知道你到哪里去。你只有在探索規律,探索環境,追求理想,追求生存,親身體驗你愛恨情仇的情感故事,體驗你的各自欲望和疾苦,你由此才能享受到人類生命活動中的許多樂趣 。“一念迷,愁云慘霧。一念悟,慧日高懸。”
當今世界,好像在不斷出現“科學發現”“新的工業革命”等等字眼,我個人以為那也許是人類文明循環成長中可能出現了空前的節點,這節點定律中人類也許將迎來巨大的考驗,祥瑞東方,也許將迎來偉大的挑戰和光輝時刻。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天佑人類!天佑東方!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尚書·堯典》
梅一
2024年3月20日
2023年9月29日
62年出生江蘇 本名 :張梅夜
85年先后就讀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
89年先后任教揚州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2002年至今 上海 從事雕塑、繪畫、設計等藝術方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