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該局已促成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他表示,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將流失文物的追索返還視為一項重要工作。截至目前,中國已與秘魯、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美國、澳大利亞等27個國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盜竊、盜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間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中美兩國政府已第三次續簽“關于防止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有效期再度順延五年。
據介紹,僅今年以來,中國成功追索被盜西周青銅器“豐邢叔簋”,接收了美國返還2件中國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及38件文物藝術品、阿根廷返還的14件文物藝術品等。國家文物局還舉辦了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國際研討會,就流失文物返還領域現行國際公約適用范圍之外的流失文物返還提出了中國方案并發布《青島建議書》,為推進解決歷史上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目前所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蓄力量。
同時,在促進海外文物回流免稅政策有關方面,國家文物局等五部門在今年4月修訂發布了《國有公益性收藏單位進口藏品免稅規定》,對進口藏品免稅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包括將國家文物局納入免稅的主體范圍,充分保障文物追索、接受境外返還、捐贈等工作中直接回運文物的便利。
關強指出,下一步將持續開展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溯源研究,開展與相關國家的返還合作,鞏固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會議成果,向國際社會推廣原創性中國方案《青島建議書》,鼓勵文物原屬國與持有國加強對話,并做好回歸文物的研究、保護、出版、宣傳、展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