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越南河內的舞臺上,一曲《紅高粱》獨奏震撼了現場觀眾。這是來自重慶萬盛經開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橋吹打在海外的一次精彩亮相。
萬盛金橋吹打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清時期,起初是民間為慶祝豐收、祈福驅邪而創作的即興演奏形式。“金橋”一詞源于萬盛一座名為“金橋”的古橋,每當節慶或重要時刻,村民們便會聚集于此,演奏吹打樂助興。漸漸地,這種音樂形式便以“金橋吹打”之名流傳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橋吹打從最初的簡單吹奏,發展成為包含嗩吶、笛子、鑼鼓、鐃鈸等多種樂器在內的綜合性樂種。其曲目豐富多樣,既有激昂高亢的《將軍令》,也有溫婉細膩的《小放牛》,每一曲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嗩吶聲聲,在我的心里激起了波瀾。我仿佛看到了中國的美麗山水。”一位越南觀眾在演出后感嘆道。
2019年,金橋吹打代表重慶參加中國與白俄羅斯文化交流年展演,首次登上了國際舞臺。金橋吹打能夠走向世界舞臺,離不開萬盛經開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當地政府和文化部門積極采取措施,通過舉辦吹打藝術節、建立傳承人工作室、開展校園教學等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參與和學習,為金橋吹打的傳承注入了新活力,也為其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越南之行,金橋吹打不僅贏得了海外觀眾的熱烈掌聲,更搭建起了一座連接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萬盛經開區文化館館長方堃介紹,目前萬盛共有非遺代表性項目59項。該區持續開展“巴渝非遺英雄會”“三節活動”等系列非遺文化活動,既加強了對非遺文化的保護,也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
下一步,萬盛經開區將致力于實現“非遺+旅游”深度融合,通過打造非遺旅游線路、非遺體驗項目等方式,讓游客在游覽美景的同時,也能親身體驗到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萬盛還將在“非遺+活動”方面下功夫,通過舉辦各類非遺主題節慶、展覽、演出等活動,提升非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非遺文化以更加時尚、多元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本報記者趙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