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塤,是承載著千年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古老樂器。來自全國各地名家名師6日相聚廈門大學,就“陶土樂器的傳承與發展”主題展開研討,并共同發出“中華古塤復興計劃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中華古塤的復興工作,共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7日介紹,第二屆廈門大學“金陶笛杯”兩岸邀請賽暨陶塤陶笛藝術發展交流會6日在該院舉行,受邀與會全國各地名家名師濟濟一堂,深入挖掘陶土樂器的藝術價值,探討其在當代社會的復興與創新路徑,同時促進兩岸及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交流會由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和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聯合發起。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陶土樂器演奏家、藝術家、教育名師等圍繞陶塤陶笛的歷史沿革、藝術特點、演奏技巧、教學方法、發展方向、創新傳承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演奏家們分享了他們在演奏陶塤陶笛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創新實踐,展示陶土樂器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表現力。藝術家們則從藝術創作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將陶塤陶笛更好地融入當代音樂創作中,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教育名師關注陶塤陶笛的教育普及問題,討論如何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中開展陶土樂器的教學,培養更多的陶塤陶笛愛好者和傳承者。
福建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趙亮稱,全國各地陶土樂器名家名師匯聚廈大,共同探討和見證陶土樂器的發展,這是一次陶塤陶笛藝術發展的盛會;為陶塤陶笛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交流平臺,也為陶土樂器文化的復興和創新提供了具有建設性的思路和啟示。
“交流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致敬,也是推動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兩岸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實踐。”他說。
趙亮表示,會議圍繞“中華古塤復興”發出倡議,與會名家名師們在“中華古塤復興計劃倡議書”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承諾以赤誠之心與篤行之力,共同推進古塤藝術之復興偉業;他們呼吁社會各界攜手并肩,匯聚心力,使中華古塤藝術于新時代煥發熠熠華光,令這承載著華夏古韻之遺音,再度響徹九州,并邁向世界文化廣闊舞臺。
此次交流會上,主辦方還頒發了第二屆廈門大學“金陶笛杯”兩岸邀請賽評審委員的聘書,旨在表彰和感謝各位評審委員在賽事中所做出的貢獻和努力。此前剛剛圓滿落幕的該邀請賽,作為廈門大學推動陶土樂器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吸引了來自大陸20多個省市和港澳地區及海外陶笛愛好者的積極參與,累計收到參賽作品約1000件,參賽總人數超過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