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簡牘博物館14日發布消息稱,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四家單位聯合編著的《斯文不墜 伏典重光: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對外公開出版發行。
殷墟甲骨文、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是20世紀初中國古文獻的“四大發現”。這些古文獻被發現之后曾屢遭劫難,大量珍貴文獻甚至流失海外。
2023年1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將分藏各處的“四大發現”相關古文獻薈萃一堂。此次展覽是迄今為止展品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四大發現”主題古文獻展,也是圖書館、博物館、研究院、檔案館之間打破館際、行業資源壁壘,整合優質文化資源的一次圓滿聯動和創新探索。
為持續發掘“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的價值,四家主辦單位依托此次展覽出版圖錄——《斯文不墜 伏典重光: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
該圖錄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系統介紹“四大發現”相關古文獻的發現歷程、記載內容、流傳故事、關聯人物、修復保護、研究成果等,清晰展現相關典籍文物的外觀形態,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重點揭示它們對涵養文化情懷、提升綜合素養的重要作用,對傳承中華文明、賡續中華文脈的重要價值。
甘肅簡牘博物館介紹,“四大發現”相關古文獻展示了中華文明延綿不斷、改革創新、多元一體、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發展歷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揭示中華文明突出特征的重要支撐。它們的發現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促進了甲骨學、敦煌學、簡牘學和清內閣大庫檔案學“四大顯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