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低調開盤,誰也沒想到,接下來,中國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三度被打破,并首次出現超過1億元的中國藝術品,而且在拍賣會上出現了4件過億元的成交藝術品,令業界一片嘩然,認為藝術品拍賣的“億元時代”到來。而掀動這場巨浪的,卻是四位華人買家。
4件過億元古書畫 引領去年拍賣行情
1996年10月,中國嘉德秋拍,傅抱石手卷《麗人行》以1078萬元成交,這是中國繪畫作品首破千萬元大關,而13年后的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過千萬元的拍品至少70件。“《瑞士雪山》拍到5264萬元,都創了張大千作品全球最高價了,居然連去年成交前十位都排不到。”北京匡時拍賣老總董國強苦笑道。
的確,在2009年的中國十大天價拍品中,中國古代書法、繪畫作品占6件,清代瓷器占3件,另外一件是齊白石作品。其中《十八應真圖卷》、《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局事帖》、《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等4件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成交價更是超過億元。毫無疑問,中國古代書畫引領了去年這場意外的拍賣行情。
頂級買家均為華人
據業內人士證實,去年產生的天價藝術品的買家基本都來自國內,而且在十大天價拍品中,至少有一半被證實是被四位國內的超級買家拍去的。他們多年來一直在買藝術品,而且錢都是來自他們的自有資金。北京保利拍賣公司董事趙旭指出,去年天價成交的一些拍品,有些本身就是清宮舊藏,一個世紀以來飽經磨難散失海外,而今全部回到國內,這應歸功于內地藏家的愛國熱情,同時,西方經濟的問題也是促成這個現象外部因素。
目前,四位頂級華人買家身份已經被確認,他們分別是上海天衡拍賣公司董事長陳郁、上海新理益公司董事長劉益謙、臺灣著名藏家林百里,還有一位是不知其名的山西大買家,眾多天價拍品的出現,歸功于他們的爭搶。
業內分析認為,天價頻現,一方面是因為連續出現了市場罕見的頂級拍品,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幾位華人大買家對心儀拍品往往志在必得,對花錢多少反而沒什么概念,因此最終成交價往往會超出估價好多倍。
比如,去年以1.69億元創造了全球中國畫最高價的明代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拍賣之前,那位神秘的山西大買家就表示準備花1.5億元買下,而該畫此前公布的估價僅僅是2000萬至3000萬元。但最后,上海的劉益謙卻以更高的價格橫刀奪愛。劉益謙隨后也想競投去年另外兩件過億元的古代書法拍品——《局事帖》和《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但最終沒有得手。
一年豪擲8億買藝術品 劉益謙“豪爽只遜乾隆”
在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劉益謙絕對是花錢最多的人,達到8億多人民幣。有人戲稱:“比他更豪爽的買家只有乾隆皇帝了。”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益謙用手機遙控助手舉牌成功又買下一件拍品,耗資2000多萬元。劉益謙說自己喜歡等到其他競買人多輪混戰過后,紛紛彈盡糧絕,拍賣師即將落槌之際,再伸手報出最后一口價。這種橫刀奪愛式的競買感覺讓劉益謙很享受。
劉益謙從不迷信任何一位專家,所以最終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斷;劉益謙也很少啃大部頭的學術專著,他說自己敢花8億元在拍賣場上,主要原因是“我什么都不懂,所以膽子大,多買了一些東西”。
在拍賣場上,由于拍品真假、優劣太難判斷,很難說哪件拍品就是最好的,因此劉益謙也做出了自己的抉擇:“既然無法分辨哪一件拍品最好,那就買最貴的吧。”“只買最貴的”,似乎也成了劉益謙在拍賣場中的不變法寶。他說:“股票可以買便宜的,但藝術品不可以那樣做。”
最后,記者向劉益謙請教什么時候容易買到假畫,他出乎意料地說:“騙你買假畫的基本都是你的熟人、你相信的人。” (李婷 韓捷)
【 新聞鏈接 】
劉益謙請藝術收藏家 赴滬共賞千年唐琴“太古遺音”
近日,國內頂級藝術品收藏家及資深業內人士近百人會聚上海,聆聽千年唐琴“太古遺音”的幽然韻律。
據悉,這件唐代古琴在不久前的北京匡時秋拍會上,被著名收藏家劉益謙以2072萬元競得。這具天價古琴黑漆朱髹,雖存世千年,仍品相完好。據介紹,這件古琴是存世唐琴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具。(記者 劉艷)
國際拍賣業巨頭稱華人買家成交額去年增長近一倍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國際拍賣業巨頭佳士得占據了56.4%的全球拍賣市場份額,2009年全球單品成交價超過1000萬美元的拍品中,61%的拍品由佳士得拍出;全球單品成交價超過500萬美元的拍品中,60%的拍品由佳士得拍出。2009年全球成交前5名的頂級藝術品中有4件由佳士得拍出;前10名的頂級藝術品中有7件由佳士得拍出。
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愛德華在接受采訪表示:“2009年的佳士得拍場上,全球華人買家的成交額增長了94%,其中,來自中國本土的買家的成交額占所有成交額的35%,比2008年增長了20%。俄羅斯買家的成交額雖在各拍賣類別中較2008年下降,但由他們成交的拍品數量卻增加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