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冰 新英文書法: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1998年 水墨紙本 450×400cm
展覽:
1)美國緬因州,緬因州貝茲學院(1999年)
2)西班牙馬德里,ARCO(2002年)
3) 亞瑟·思·沙可勒美術館,華盛頓,2001年
4)徐冰個展,誠品畫廊,臺北,2001年
出版:《徐冰的藝術及其方法論》(臺北 誠品畫廊,2003年8月),P52-53
2011年6月6日,國際公認最富有創造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徐冰的代表作《新英文書法——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將于北京匡時油畫雕塑專場上拍。據悉,此次拍出的作品是徐冰創作的“新英文書法”系列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作品。
九十年代,方塊字新英文書法讓美國人驚訝,1990年移民美國之后,人在異國他鄉,那些新鮮的環境和新鮮的事物不斷進入他的視野,但他對文字的執著依然沒有改變。每天面對著必須接觸的英文,他一直想找出英文和中文文字之間的關系。所以,他的文字實驗就是將中文和英文混合使用。比如,將英文的“BIG”分拆開來,然后鑲到中文的“大”字的空隙之中,那段時間,徐冰每天都在不停地試驗,希望找出中文和英文之間的契合點。那時候,徐冰還居住在曼哈頓下城的東村,每天腦袋里都想著創作的事情。有一天,他走在街道上,一個獨特的酒吧招牌讓徐冰眼前一亮。這個酒吧名稱,不像別家酒吧將英文字母橫著排列。而是將字母寫成一堆,常規的結構完全被打破。徐冰已經忘記這個酒吧的名字,他說,這也許是催生新英文書法的靈感之一。徐冰終于找到了英文文字和中文文字之間的關系:中文的外形,英文的內容。1998年,新英文書法經過長期孕育,終于脫穎而出。并直到今天,其不同內容的新英文書法作品一直在參加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展覽。
《新英文書法》有一定的實用性,因為它是可讀的,可以在藝術之外自身繁衍和滲透的,藝術之外的空間更大。徐冰,旅居美國多年,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的最高獎項“麥克·阿瑟天才獎”,國際公認的最富有創造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長久以來,徐冰的作品一直以文字為脈絡,從《天書》到《地書》和《新英文書法》,逐步構成其作品內在的邏輯性。范迪安曾評價“新英文書法”:一方面以各種手法延續著他在國內對文字的興趣,另一方面海外的生活經驗促使他創造出一種跨越地域文化差異的“新語言”,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徐冰近年來藝術發展的主線。馮博一也曾談到在徐冰中西合璧的“邊界創作”里,《新英文書法》最有其代表性。而這件《新英文書法: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450×400cm 水墨紙本)是他創作的“新英文書法”系列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作品。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并解決了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理論問題和政策問題,明確提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強調文藝工作者必須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熟悉工農兵,轉變立足點,為革命事業作出積極貢獻。徐冰曾說“我文革插隊的時候反復讀這篇,想做好藝術家。到今天,成為當代藝術系統的參與者,我對它的一些問題相當敏感,我今天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回到毛談藝術的詞,聽上去還正確。”所以他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作為新英文書法的主題來表現,也是在闡釋自己對藝術的一些想法。
北京匡時今年油畫雕塑專場推出的當代大家板塊,陣容極其耀眼,除徐冰的大作外,張曉剛、曾梵志、周春芽、劉煒、毛焰、劉大鴻、尹朝陽等名家重要代表作都將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