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圖書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周韶華全集》捐贈儀式暨周韶華新作展,4月26日上午10時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捐贈儀式上周韶華向中國國家圖書館捐贈了8卷本《周韶華全集》及最新創作的作品一件,同時還向首都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央美院圖書館、中國美術館、解放軍藝術學院圖書館、國防大學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捐贈了全集。此次捐贈活動現場還展示了周韶華的64件新作。
此次捐贈的《周韶華全集》以文化專題為線索,分為『兩河尋源』、『山河紀行』、『天地江山』、『夢溯仰韶』、『國風歸來』、『神游星空』、『呼喚大美』及『百家論評』8個專題,全面地呈現周韶華數十年來的繪畫藝術的探索、藝術理論思考,以及學術界對其作品的解讀與評論。全集為大8開,每卷30印張左右,全精裝,四色精印。
周韶華對本書有著自己的定位:出“全集”并不意味自己的藝術已經到了巔峰狀態。他不愿留待別人“蓋棺論定”,而是健在的時候,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文章闡明自己的理念。
周韶華是當代中國畫的革新大家,是中國現代水墨畫的開拓者和先行者,周韶華是美術創新的“地標”型人物。在60余年的藝術探索中,他一直堅持“兼容并包,開放自由”的藝術發展觀,把中外古今與各門姊妹藝術融于一爐,他追求宏大、立體、深刻的藝術創造,把藝術表現推向了精神時空、心理時空。他強化浩然之氣、陽剛之美、革命英雄主義氣概,追求宇宙大生命,最終將中國畫當代形態新實驗推向了巔峰。
他提出的“抱一論”、“全方位觀照論、“隔代遺傳論”、“橫向移植論” 等百余萬字的理論思考,從各個側面闡述了他的藝術理想,表現了當代人的精神向往與文化追求,為中國畫的革新做出了重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貢獻。
周韶華的追求,雖曾遭到質疑,但他從未動搖。這種堅持奠定了其藝術勇于探索、特立獨行的理念基調。周韶華的藝術探索與革新不僅超越了風格變化的范疇,而是具有整個藝術史的意義。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主持下午的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的著名美術家、理論家將對《周韶華全集》及周韶華藝術探索和意義進行全方位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