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前提行為藝術節成功舉辦第四專場活動,來自四川、廣州、北京及日本的藝術家齊聚牛魚嘴,為清遠市民上演了一場純粹的人文藝術盛宴。有別于前三場活動,此次藝術家發布作品大多選擇遠離固定場地,選取的材料也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件。藝術節策展人王軍稱,“前三場活動,觀眾給予的反饋先是不理解,然后是不表態,到第三場活動觀眾已經是積極參與。通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方式,前提藝術節在清遠驚現老年‘粉絲團’,不少市民甚至每周都會親臨現場帶著專業拍照設備觀看藝術作品。”剛剛結束的第四專場活動,日本藝術家清水惠美前后兩天發布兩個行為作品,結合美國詩人艾倫·金斯堡的長詩《嚎叫》,贏得滿場觀眾掌聲不斷。四川女性藝術家董潔通過“不聽不看”表達“女性被動的角色”、廣州書法家蕭悟了現場書法并出售、北京藝術家楊德忠“裸身聽水聲”,所有參展作品備受觀眾好評,不少年長者始終跟隨藝術家腳步只為一探究竟。
全場第一個作品來自廣州藝術家張小寅的裝置作品《會議》,他將一個大功率音箱埋至土中僅留一個直徑20CM的圓形孔,一段長達66分鐘巴西會議的音頻資料從洞口發出。該音頻文件取自09年1月巴西貝倫舉行的世界社會論壇會議,該論壇議題包括金融危機、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等問題。在中國上下一片沉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興奮浪潮與喜悅之中,這樣的聲音(反“全球經濟一體化”)顯然是不協調的,所以它確是一種獨立精神的延伸體。這種聲音從巴西貝倫移植中國清遠,在山谷里回蕩,與洞穴同眠。該作品在活動現場循環播放數小時,不少觀眾被這種新奇的方式所吸引,紛紛駐足與其合影留念。
隨之而來的是日本藝術家清水惠美發布其作品《嚎叫1》,清水惠美可謂全場最受矚目的藝術家之一,不少觀眾是專程前來觀看其表演。清水手持一個寫滿英文的魚缸,面對觀眾,對著魚缸反復朗誦。站在她左邊的是翻譯陳小日,在她用英文朗誦的同時,用中文同步翻譯。二人朗誦的內容均是著名詩人艾倫·金斯堡的《嚎叫》,在長達半小時的朗誦過程中,清水的身體不斷發生變化,現場觀眾為之動容。而周日的活動現場,清水延續前一天的作品,同一地點發布《嚎叫2》。在反復朗誦長詩《嚎叫》之后,清水躍入水中,將魚缸里的小魚逐一放生。在掌聲中,清水奮力游至湖中央,唱了一首日本歌謠后返回岸邊。親臨現場的觀眾無一不為清水的表演感動,其純摯的形象和作品亦引得不少藝術家拍手叫好。
清水惠美作品:嚎叫1(3月27日)
過程:27日- 藝術家念魚缸上面寫的英文詩 “嚎叫” (艾倫·金斯堡)第1部的前半(同時翻譯人開始念漢語版)后,藝術家在魚缸里吐紅水,后再繼續念詩。念詩侯,里面的水到藝術家的身上。念完后在湖邊洗衣服。
嚎叫2(3月28日)
28日- 藝術家念魚缸上面寫的日文詩 “嚎叫” (艾倫·金斯堡)第2部(同時翻譯人開始念漢語版)后,在魚缸里面倒水和小魚,后方進去湖里面。(這時候用盤子蓋魚缸,翻過來,拿上來湖面上)再開始念“嚎叫”第3部。念完侯,打開蓋子,就里面的魚自己出來湖里面。
稍后,藝術家游到湖的中心,開始大聲地唱歌(“哦 北京”(暴風slump樂隊)